古诗 | 送胡平一赴召六绝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曾丰 |
释义 | 送胡平一赴召六绝原文汝颍初陪长者游,齿牙名理晋风流。讨论周易开端处,涵泳羲皇向上头。 诗词问答问:送胡平一赴召六绝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曾丰送胡平一赴召六绝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长者(1) 年纪大、辈份高的人 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为长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唐· 杜甫《兵车行》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指有德行的人 忠厚长者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君为长者。——《战国策·魏策》 (3) 显贵的人 齿牙(1).牙齿。《汉书·东方朔传》:“ 朔 对曰:‘臣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脣吻……臣 朔 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葡卜冰》:“啟竇摘食,齿牙淅淅作声。” (2).口头。《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况此小寇,安足置齿牙间?” (3).称誉,说好话。 宋 苏轼 《与王荆公书》之二:“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於世。”《水浒传》第八一回:“万望恩相不惜齿牙,早晚於天子前题奏,速降招安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凡词塲艺苑,苟擅一长,必倾心倒屣,不惜齿牙为游扬。” 名理1.名称与道理。 2.特指魏晋及其后清谈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异。风流(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讨论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 内阁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法律草案 周易简称《易》。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内容包括《易经》、《易传》。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河流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含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开端开始,发端;事情的起头 良好的开端 涵泳(1).潜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2).浸润;沉浸。 唐 韩愈 《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气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3).深入领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正 渊明 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 西京 以还至六朝及 韩 柳 ,便须銓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九:“熟绎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 羲皇即 伏羲氏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厥有云者,上罔显於 羲皇 。” 李善 注:“, 伏羲 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上头旧指女子出嫁时将头发拢上去结成发髻。这种习俗称为上头,又叫及笄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