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陈陶 |
释义 |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原文五峰习圣罢,乾竺化身归。帝子传真印,门人哭宝衣。 一囊穷海没,三藏故园稀。 无复天花落,悲风满铁围。 诗词问答问:哭宝月三藏大禅师的作者是谁?答:陈陶 陈陶哭宝月三藏大禅师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745-46 参考注释五峰指五个手指。《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五峰,通呼五指也。” 乾竺即 天竺 。对 印度 的古称。 唐 彦悰 《唐护法沙门沙琳别传下》引《老子西昇经》:“ 乾竺 有 古皇先生 者,是吾师也。” 元 宋无 《赠竺炼师》诗:“姓疑 乾竺 古先生 ,霞外幽栖近 四明 。” 清 赵翼 《灵谷寺》诗:“法王 哈立麻 ,远迎自 乾竺 。” 化身(1) 佛在人间暂时出现的人、动物或植物的形体 (2) 体现某种抽象事物(如灵魂、思想、原则或典型)的东西 勇敢的化身 帝子帝王的子女 传真(1) 写真 (2) 指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 门人(1) 门生 门人弟子。——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门客 宝衣(1).贵重的衣服。《文选·陆倕<石阙铭>》:“焚其綺席,弃彼宝衣。” 李善 注:“《六韜》曰, 紂 时妇人以文綺为席,衣以綾紈者三千人。” 唐 杜甫 《即事》诗:“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 唐 刘禹锡 《荆门道怀古》诗:“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2).僧、道的衣服。《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之馀》:“诸天闻已,各脱宝衣竞以拂窟。”《法华经·譬喻品》:“无量宝衣,及诸卧具。”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诗:“飆御有声时杳杳,宝衣无影自珊珊。蕊书乙见斋心易,玉籍求添拜首难。” 穷海僻远的海边。亦指大海。《后汉书·耿恭传论》:“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 汉 羞。”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顿增中户三家之产,且适穷海四时之温。” 三藏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 唐 玄奘 称 唐三藏 。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义隐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而至於席。”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三一章:“他近几年来持律极严,更加精研经、论,想在生前做一个三藏具足的和尚。”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 别梦依稀咒浙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无复(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天花(1)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及接连出现的各阶段皮疹,皮疹最后以脓泡、脱痂及瘢痕形成为特征 (2) 玉蜀黍的雄花,因为长在植株的顶部,所以叫天花 (3) 雪花 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闻一多《雪》 悲风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铁围(1).即 铁围山 。 北周 王褒 《善行寺碑》:“尘沙日月,同 渤澥 之轮迴;百亿 铁围 ,等 阎浮 之数量。” 唐 孟浩然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石壁开金像, 香山 倚 铁围 。” 徐鹏 注:“ 铁围 ,佛经言 南赡部洲 等四大部洲之外有 铁围山 ,其中心为 须弥山 ,外有七山八海, 铁围山 围绕其外。”参见“ 铁围山 ”。 (2).形容牢固的包围。 陈毅 《乐安宜黄道中闻捷》诗:“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