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陶诗·其一·劝农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李贤 |
释义 | 和陶诗·其一·劝农原文夫古后稷,伟哉哲人。 树艺五谷,乃得其真。 教民稼穑,万世相因。 菜羹必祭,粒我生人。 诗词问答问:和陶诗·其一·劝农的作者是谁?答:李贤 注释1. 四言诗 押真韵 参考注释古后先王,前代帝王。《书·盘庚中》:“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 孔 传:“古后,先王。” 哲人才智卓越的人 树艺亦作“ 树蓺 ”。种植,栽培。《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穡树蓺。” 贾公彦 疏:“教民春稼秋穡,以树其木,以蓺黍稷也。”《孟子·滕文公上》:“ 后稷 教民稼穡,树艺五穀。”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其土田则原壤芜荒,树艺失时。”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牧不自驱策者不得有,山林场圃不自树蓺者不得有。” 五谷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 教民(1).教育人民。《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2). 清 末泛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 中国 人。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又一转眼,便连他的影子,也同拳民时代的教民一般,竟犯了与众共弃的大罪了。” 徐特立 《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那时候,不仅外国人在 中国 犯了法可以不受 中国 法律的制裁,就连教民也仗着帝国主义的势力为非作歹,法律不敢过问。” 稼穑农事的总称。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士爰稼穑。——《书·洪范》 天下晏然,民务稼穑。——《汉书·高后纪赞》 万世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相因(1).相袭;相承。《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餘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国初宰相权重,臺諫侍从,莫敢议己,至 韩琦 、 范仲淹 始空贤者而争之,天下议论,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惟八书十志, 迁 固 相因,作者沿波,递相撰述。” (2).相关;相互依托。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 宋 曾巩 《洪范传》:“﹝貌、言、视、听、思﹞五者,思所以为主於内,而用四事为外者也;至於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景出想像,情在体贴,能以兴为衡,以思为权,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轻也。” 清 曹寅 《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二:“花花相似叶相因,数叶排花便失真。” (3).价钱便宜。《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梁尚宾 听説,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菜羹肴,带浓汁的菜 肴止于脯、醢、菜羹。——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生人(1) 不相识的人 (2) 指人出生 他是1950年生人 (3) 活着的人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众人 避生人眼目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