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赠玑上人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曾丰 |
释义 | 赠玑上人原文幼抛南聚落,晚据北丛林。道貌枯中泽,禅机浅处深。 山腰云出没,水面月浮沉。 贾鸟勘还破,牢笼付一吟。 诗词问答问:赠玑上人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曾丰赠玑上人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聚落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其聚落悉为蛮居,犹名之为 黄邮蛮 。” 唐 薛能 《凌云寺》诗:“万烟生聚落,一崦露招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甲峒 者, 交趾 大聚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又西下,升陟陇壑,共七里,得聚落一坞,曰 白水铺 。” 章炳麟 《五无论》:“国界虽破,而聚落犹未破,则残烈之战争未已。” 丛林(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道貌(1).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续仙传·李珏》:“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异。”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群仙聚会》:“ 汉钟离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来坌。” (2).指清雅飘逸的面貌。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某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 清 侯方域 《答张尔公书》:“前月抵 江阴 ,忽从 陈定生 处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为面述足下之道貌无减於昔。” (3).道学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经的样子。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 (4).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续仙传·李珏》:“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异。”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群仙聚会》:“ 汉钟离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来坌。” (5).指清雅飘逸的面貌。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某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 清 侯方域 《答张尔公书》:“前月抵 江阴 ,忽从 陈定生 处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为面述足下之道貌无减於昔。” (6).道学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经的样子。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 中泽(1).沼泽之中;草泽之中。《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集于中泽。” 毛 传:“中泽,泽中也。”《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2).喻困境。 清 魏源 《默觚·治篇二》:“天下之责望主德也,亦倍于士庶乎!高明之瞰者千计,中泽之嗷者亿计,敌国肘腋之环伺者万计,无一瑕玷而可匿也,无一体用而可缺也。” (3).中等大小的沼泽。《周礼·地官·序官》:“泽虞,每大泽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泽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泽小藪,如小川之衡。” 禅机佛家禅宗所传播的机要秘诀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红楼梦》 山腰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 唐 白居易 《残暑招客》诗:“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迴。”《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一句话未完,只听得山腰里吱的一声骲头响箭,一直射在半空里去。” 闻一多 《初夏一夜的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拿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出没显现或隐没 大鲸悠然出没于浪涛中 船头在浪中缓缓出没 水面(1) 水的表层 水面上有好多脏物 (2) 水的面积 这池塘水面约一百平方米 浮沉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指随波逐流,也比喻盛衰,升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牢笼(1) 关鸟兽的器具,比喻约束、限制人的事物或骗人的圈套 陷入牢笼 (2) 约束,限制 冲破旧礼教的牢笼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