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王因叔赴试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与义 |
释义 | 送王因叔赴试原文枫落南纪明,秋高洞庭白。自是天涯人,更送湖上客,人生险易乘除里,富贵功名从此始。 不须惜别作酸然,满路新诗付吾子。 诗词问答问:送王因叔赴试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陈与义送王因叔赴试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枫落见“ 枫落吴江 ”。 南纪(1).《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郑玄 笺:“ 江 也, 汉 也,南国之大水,纪理众川,使不壅滞;喻 吴 楚 之君能长理旁侧小国,使得其所。”后因以指南方。 南朝 梁 江淹 《王侍中为南蛮校尉诏》:“赞政南纪,播惠西夏。” 宋 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象齿焚身,祸延南纪。” (2).即南戒。 唐 韩愈 《后苦寒行》之一:“南纪 巫 庐 瘴不絶,太古以来无尺雪。” 仇兆鳌 注引 李淳风 《法象志》:“以天下山河分为两戒,北纪所以限戎狄,南纪所以限蛮夷。” 清 赵翼 《滇城》诗:“南纪河山推重镇,前朝汤沐守通侯。”详“ 南戒 ”。 秋高谓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赞 《题壶山》诗:“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红。” 洞庭(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自是(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上客上宾;尊贵的客人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险易(1).吉凶。《易·繫辞上》:“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韩康伯 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陆德明 释文引 京房 曰:“险,恶也;易,善也。” (2).险阻与平坦。《吴子·治兵》:“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自 殽塞 及至 鬼谷 ,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山川道路,形势险易,无不备载。” (3).治乱。《文选·班固<东都赋>》:“岂特方轨并跡,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李善 注:“险易,喻治乱也。” 宋 司马光 《太行》诗:“险易曾何变,兴亡只可哀。” (4).偏指艰难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 乘除(1) 求积与等分的运算 (2) 打算;算计 另有乘除,别有耳目 (3) 比喻自然界中的盛衰变化,此消彼长 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 富贵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功名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不须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惜别舍不得离别 惜别之情 作酸(1).呈酸性。《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 孔 传:“木实之性。” 孔颖达 疏:“木生子实,其味多酸。五果之味虽殊,其为酸一也。是木实之性然也。” (2).指食后反胃产生酸液。《红楼梦》第七五回:“只因昨儿喝多了黄酒,又喫了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新诗(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今吾子有。——《国语·晋语》 嘉吾子之赐。 吾子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吾子未之思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