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赠菊庵李道人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赠菊庵李道人原文万言万当眼睛毒,一裘一盂口体足。不共孤竹子争薇,却与柴桑翁争菊。 诗词问答问:赠菊庵李道人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刘克庄赠菊庵李道人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眼睛眼的通称 口体口和腹;口和身体。《孟子·离娄上》:“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 曾子 则可谓养志也。”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性情甘澹雅,口体便粗糲。”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不共(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刘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 (2).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韦昭 注:“共,具也。” (1).不与,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鬦争鬦合。” (2).不同。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竹子(1).即竹。《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黄竹子歌》:“江边黄竹子,堪作女儿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一面是画的几根淡墨水的竹子,竹树底下站着一个美人。” 沉从文 《边城》十三:“一个在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参见“ 竹 ”。 (2).竹笋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 柴桑翁(1).指 晋 陶潜 。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 ,故称。 宋 朱熹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 柴桑翁 。” (2).指 晋 刘遗民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 柴桑翁 为 陶渊明 ,不知 刘遗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参见“ 柴桑令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