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登城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薛能 |
释义 | 登城原文偶作闲身上古城,路人遥望不相惊。无端将吏逡巡至,又作都头一队行。 诗词问答问:登城的作者是谁?答:薛能 薛能登城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561-72 参考注释偶作谓不经意而作。多用于诗词题中。如 唐 白居易 有《洛中偶作》诗, 宋 辛弃疾 有《浣溪沙·偶作》词。 闲身亦作“闲身”。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 唐 牟融 《题道院壁》诗:“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林乔》:“斗州无顿闲身处,时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 《除夕》诗之二:“未妨去国还飘泊,已把閒身等白云。” 上古较早的古代,中国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路人(1) 行人,过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视若路人 遥望向远处看;看远方 遥望山头的苍松 无端(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将吏(1).军官。《尉缭子·攻权》:“进退不豪,纵敌不禽,将吏士卒,动静一身。”《汉书·武五子传赞》:“ 秦 将吏外畔,贼臣内发,乱作萧墙,祸成 二世 。” (2).泛指文武官员。《唐律·捕亡》:“将吏追捕罪人。” 长孙无忌 疏议:“将吏已受使追捕者,谓见任武官为将,文官为吏。” 逡巡(1)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2) 一刹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3) 时光消失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都头(1).军职名。都将的别称。 唐 末 田令孜 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诸都以都将率领,亦称都头。 五代 沿之。 宋 时禁军有都头、副都头,位次指挥使。《新唐书·兵志》:“ 僖宗 幸 蜀 , 田令孜 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旧五代史·梁书·李重胤传》:“﹝ 重胤 ﹞率众来降。 太祖 素识之,拔用不次,署为先锋步军都头。”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宋金官印》:“ 宋 军制以五百人为一营,每营设指挥使一员,其下为五都,每都马军设军使一员,副兵马使一员,步军设都头一员,副都头一员。” (2).旧时称衙役、捕快头目。《水浒传》第四二回:“本县差下这两个都头,每日来勾取。管定了我们,不得转动。” 明 沉璟 《义侠记·征途》:“千里神交无一面,若见都头意自倾。”《老残游记》第二十回:“这 陶三爷 是 歷城县 里的都头,在本县红得了不得。” (3).泛指头领,头脑。《西游记》第八九回:“他便是个搜山揭海,破洞攻城,闯祸的个都头!你怎么惹他?”《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官船﹞结末又走个娇娇滴滴少年美貌的奶奶上来, 徐能 是个贪财好色的都头,不觉心窝发痒,眼睛里迸出火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