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扬太祝知长洲县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司马光 |
释义 | 送扬太祝知长洲县原文三吴佳县首,民物旧熙熙。专用清谈治,非如俗吏为。 林疏丹橘迥,稻熟白芒欹。 宜使民无忘,严修太伯祠。 诗词问答问:送扬太祝知长洲县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司马光送扬太祝知长洲县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三吴(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县首悬挂首级。《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 介子 遂斩王 尝归 首,驰传诣闕,县首北闕下。”《后汉书·李恂传》:“ 恂 设购赏,遂斩虏帅,县首军门。” 民物(1).泛指人民、万物。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图於丹青。” 宋 张孝祥 《与明守赵敷文书》:“执事以慈惠之师,有来作牧,布宣德意,使田野按堵,民物康阜。”《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亲政以来,夙夜兢业,每期光昭祖德,蚤底治平,克当天心,以康民物。” (2).民众的财物。《后汉书·翟酺传》:“帑藏单尽,民物彫伤。”《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天作淫雨, 冀州 水出,漂没民物。” (3).犹民情、风俗。《宋书·武帝纪下》:“古之王者,巡狩省方,躬览民物,搜扬幽隐,拯灾卹患。” 宋 苏舜钦 《先公墓志铭》:“既省政,恶民物之薄。” 明 申涵光 《宿金提驿》诗:“暂宿 恆 南驛,重悲 蓟 北天。山河仍故国,民物忆初年。” 熙熙(1) 温和欢乐的样子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热闹的样子 天下熙熙。——《史记·货殖列传》 笑语熙熙。——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专用专门用于;专项使用 专用经费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清谈误国 俗吏才智凡庸的官吏。 汉 贾谊 《治安策》:“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篋,而不知大体。”《汉书·儿宽传》:“异日, 汤 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汤 言 儿宽 。”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於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郭沫若 《革命春秋·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看 达夫 的使命依然是做个文艺作家,与其为俗吏式的事务所纠缠,倒应该随时随地去丰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 使民(1).统治人民,使其服从自己。《管子·权修》:“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国语·周语上》:“然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 (2).使用民力。《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