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谢龙图李待制见寄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魏野 |
释义 | 谢龙图李待制见寄原文烟霄闲似在烟霞,唯有龙图学士家。和了御诗垂锦帐,卧听仙乐出宫花。 诗词问答问:谢龙图李待制见寄的作者是谁?答:魏野 魏野谢龙图李待制见寄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烟霄亦作“烟霄”。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已为无雨之期,空悬梦寐;终自凌云之製,能致烟霄。” 金 元好问 《感兴》诗:“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 烟霞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龙图(1).即河图。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四渎》:“ 河 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卦起龙图,文因鸟迹。”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氏 以兴,龙图龟书,二王是膺。” (2).借指神授的君权。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表》:“故 丹陵 之君,款金泥而谢贤; 嬀墟 之后,眷龙图而惭德。” 唐 张说 《大和舞》诗:“龙图友及,骏命恭膺。”参见“ 河图 ”。 (3).天子的雄图。 唐 薛克构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 (4).指皇帝的玺印。 唐太宗 《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龙图,金绳披凤篆。” (5).借指君权。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皇帝御极,十有七载,凝龙图於黼座,握凤管於璇宫。”参阅《旧唐书·礼仪志三》。 (6).画的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怎奈 叶公 有龙图之好,涓人无骏骨之求。” (7). 宋 代 龙图阁 学士的省称。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吕 出殿门,深疑之,整巾拂面,索镜自照,问 周 曰:‘足下果见 溱 如何?’ 周 曰:‘ 龙图 无自疑,容彩安静。’” (8).特指 宋 包拯 。因曾为 龙图阁 直学士,故名。 清 袁枚 《新齐谐·冤鬼戏台告状》:“ 乾隆 年间, 广东 三水县 前,搭臺演戱。一日,演 包孝肃 断乌盆,浄方扮 孝肃 上臺坐,见有披髮带伤人跪臺间作申寃状……浄云:‘我係伪作 龙图 ,不若我带汝赴县堂求官申寃。’” 学士(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锦帐(1).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为婕妤作七成锦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锦帐绣幃斜掩,露珠清晓簟。” 明 唐寅 《醉扶归·冬景》曲:“懒安排锦帐饮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 (2).借指郎官职位。 唐 杜牧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参见“ 锦帐郎 ”。 仙乐(1).仙界的音乐。 唐 白居易 《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道人 叶法善 引上入月宫。时秋,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回于天半,尚闻仙乐。及归,记其半曲,遂篴中写之。”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你看祥云四起,仙乐盈空,羣仙早到也。” (2).皇家及宫中所奏的音乐。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驪宫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3).道教作法诵经时所奏的音乐。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趁天风,随仙乐,双引着鸞旌高步斗;响金鐘,鸣法鼓,恭擎象简迥朝元。” 宫花(1).皇宫庭苑中的花木。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五:“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唐 杜牧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置内署因寄书四韵》:“御水初消冻,宫花尚怯寒。” 金 蔡松年 《鹧鸪天》词:“解语宫花出画檐,酒尊风味为花甜。”《水浒传》第一回:“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 (2).科举时 * 试中选的士子在皇帝赐宴时所戴的花。 宋 李宗谔 《绝句》:“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憀独出宫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 嫦娥 翦就緑云衣,折得蟾宫第一枝。宫花斜插帽簷低,一举成名天下知。”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可笑那 杜丽娘 呵,识见浅,要夫壻宫花双颤险些儿被桃条打散梦中缘!” (3).宫 * 制的花。供装饰之用。 宋 张先 《减字木兰花》词:“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