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渔家傲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邹浩 |
释义 | 渔家傲原文慧眼舒光无不见。尘中一一藏经卷。 闻说大千摊已遍。 门方便。 法1*1轮尽向毫端转。 月挂烛笼知再见。 西方可履休回盼。 要与老岑同掣电。 酬所愿。 欣逢十二观音面。 诗词问答问:渔家傲的作者是谁?答:邹浩 邹浩渔家傲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慧眼(1) 佛教用语。为五眼之一。指上乘的智慧之眼,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 (2) 今泛指锐敏的眼力 无不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一一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经卷指宗教经典 经卷雕板 闻说犹听说。 唐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闻説 天台 踰万丈,可容长啸碧峯头?” 大千“ 大千世界 ”的省称。 晋 道恒 《释驳论》:“故神暉一震,则感动大千。”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赵朴初 《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气吞大千, 天安门 外, 泰岱 壮严。” 方便(1) 便利的 商店设立在对群众方便的地点 (2) 适宜的 这儿说话不方便 (3) 有富余的钱 这几天手头不方便 (4) 帮忙,照顾 望周全方便 毫端(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烛笼即灯笼。 唐 张籍 《楚宫行》:“千门万户开相当,烛笼左右列成行。”《朱子语类》卷六七:“譬之此烛笼,添得一条骨子,则障了一路明。” 清 陈维崧 《厌金杯·戏咏萤灯》词:“频吹难灭,不剔长鲜。耿耿处无情有思,楼昏月黑,嫌煞烛笼明。” 再见分别时最后说的话 西方(1) 西边或西边的地方 (2) 指位于西半、北半球的国家。指欧美各国 回盼回头看。 宋 吴文英 《水龙吟·送万信州》词:“儿骑空迎, 舜 瞳迴盼。”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迴盼久之,復下西崖。” 掣电闪电 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西游记》 所愿(1).愿望;希望。《孟子·公孙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 孔子 也。” 晋 陶潜 《闲情赋》:“考所愿而必违,徒契阔以苦心。” (2).指愿意去的地方。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十二(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观音见“观世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