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一维那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如珙 |
释义 | 送一维那原文扣我山寮门,乃是我法侄。来情不用推,一一皆著实。 生柴带叶烧,新水敲冰汲。 难得再相逢,今年六十七。 归去望东溟,天岸一团日。 诗词问答问:送一维那的作者是谁?答:释如珙 释如珙送一维那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山寮山中棚屋。 元 袁桷 《送雪窦长老校经回里》诗:“尘中白髮谁消得,归掩山寮听雪涛。” 张鼎丞 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伤员只能隐蔽在山寮上,靠群众草药治疗。” 乃是是,就是 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来情(1).指将来的情况。《后汉书·冯衍传论》:“义直所以见屈於既往,守节故亦弥阻於来情。” 李贤 注:“守节之人,见 衍 被黜,弥阻难於将来。” (2).情由。《水浒传》第五七回:“行了两日,早到山下,那里小嘍囉问了备细来情。”《水浒传》第七三回:“ 燕青 细问他来情。” 不用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一皆一律;全部。《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其计莫若尽驱 巴西 、 梓潼 民内 涪水 以西,其仓廩野穀,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梁孝元 前在 荆州 ,有 丁覘 者, 洪亭 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 孝元 书记,一皆使之。”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卢晋公 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倖至多,此辈优一资半级,何足问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故专制之国,无论上下贵贱,一皆以变诈倾巧相遇,盖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 生柴(1).出产木材。《管子·轻重戊》:“ 莱莒 之山生柴。” (2).未干的木柴。 五代 杜荀鹤 《山中寡妇》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宋 陆游 《雪夜》诗:“且烧生柴火,静听湿雪声。” 新水(1).新汲之水。《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 汉 郑玄 注:“明齐,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酿此酒也。”《艺文类聚》卷五引 晋 夏侯湛 《大暑赋》:“沃新水以达夕,振轻箑以终日。” (2).春水。 唐 雍陶 《晴》诗:“新水乱侵青草路,残阳犹傍緑杨村。” 难得(1) 很难做到(含珍重意) 难得他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 (2) 少有;不经常;不易得到 这是难得的大雪 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十七十分之七。《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注:“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以今赋入之数十七为经费,而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 归去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东溟东海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毛 * 《清平乐·会昌》 一团(1).表数量。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 唐 白居易 《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於人。” 宋 陆游 《岁暮》诗之四:“噉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 (2).表数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马頷繫朱缨,栲栲来大一团火。”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茅盾 《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头咬了一口,扭成一团打起来。” (3).表数量。一片。 唐 戎昱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一团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我只説他替我娶亲,是一团好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 (4).表数量。一股。《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张金凤 见 何玉凤 虽是在那里默坐不语,眉宇之间却露着一团怒气。” (5).古代的一个地方居民组织。《隋书·食货志》:“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续通典·食货七》:“ 周世宗 显德 五年,詔诸道州府令团併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 (6).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历代不同。 隋 代骑兵以十队为一团,每队百人;步兵以二十队为一团。见《隋书·礼仪志三》。 清 末新军制直至解放前,团皆隶属于旅,而亦常有变化。今一般隶属于师,一团下辖若干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