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山居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延寿 |
释义 | 山居诗原文焦翼枯鳞成底事,分明可验莫愁哉。君恩只可量功受,世利应须任运来。 岂信败从成处得,谁知荣是辱边媒。 但看越分殊求者,唯向身中积祸胎。 诗词问答问:山居诗的作者是谁?答:释延寿 释延寿山居诗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枯鳞枯鱼。亦喻处于困境者。《隋书·儒林传·王孝籍》:“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唐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诗:“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东风殢得红颜瘦,枯鳞望断西江口,雨惨云愁咽 楚 謳。” 底事(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分明(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莫愁古乐府中传说的女子。一说为 洛阳 人,为 卢 家少妇。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 女儿名 莫愁 ……十五嫁为 卢 家妇,十六生儿字 阿侯 。”另一说为 石城 人(在今 湖北省 锺祥县 )。《旧唐书·音乐志二》:“ 石城 有女子名 莫愁 ,善歌謡,《石城乐》和中復有‘莫愁’声,故歌云:‘ 莫愁 在何处? 莫愁 石城 西,艇子打两桨,催送 莫愁 来。’” 宋 周邦彦 《西河·大石金陵》词:“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 艇子曾繫。”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十一:“刻工不善雕 秦史 ,画手安能写 莫愁 。”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一:“泥落可怜双燕子,低飞犹傍 莫愁 家。” 量功(1).估量工程量的多少。《左传·宣公十一年》:“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榦,称畚筑,程土物,议远邇,略基趾,具餱粮,度有司。” (2).考核功绩。《管子·明法》:“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墨子·尚贤上》:“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世利世间的利禄。《晋书·潘岳传》:“ 岳 性轻躁,趋世利,与 石崇 等諂事 贾謐 。” 宋 王禹偁 《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竞世利於錙銖,并家人如鸟兽;务农者盖鲜,游食者良多。” 应须(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任运谓听凭命运安排。《宋书·王景文传》:“有心於避祸,不如无心於任运。”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长乐,不愿乎其外。” 分殊区分;区别。 宋 陈亮 《序说引·西铭说》:“《西铭》明理一而分殊, 墨氏 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 积祸(1).积累的祸害。《战国策·楚策四》:“今夫横人嚂口利机,上干主心,下牟百姓,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於鸿毛,而积祸重於丘山。” (2).指聚积灾祸。 汉 刘向 《说苑·谈丛》:“众正之积福,无不及也;众邪之积祸,无不逮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