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赠梁公
朝代 唐代
作者 王绩
释义

赠梁公原文

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逾霍光。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诗词问答

问:赠梁公的作者是谁?答:王绩
问:赠梁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赠梁公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王绩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绩名句大全

王绩赠梁公书法欣赏

王绩赠梁公书法作品欣赏
赠梁公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37_6

参考注释

世乐

(1).传说中的灵鸟。《骈雅·释鸟》:“重精、世乐,皆灵鸟也。”《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 三国 吴 沉莹 《临海异物志》:“世乐鸟,五色,头上有冠,丹喙赤足,有道则见。”

(2).尘世的欢娱。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在家》:“方将以 * 为苑囿,声色为游观,耽湎世乐,不能自勉而特出。”《百喻经·牧羊人喻》:“为此漏身之所誑惑,妄期世乐。”

大招

(1).古乐名。即《大韶》。 汉 蔡邕 《独断·五帝三代乐之别名》:“ 舜 曰《大韶》,一曰《大招》。”

(2).《楚辞》篇名。相传为 屈原 所作。或云 景差 作。 王夫之 解题云:“此篇亦招魂之辞。略言魂而繫之以大,盖亦因 宋玉 之作而广之。”后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清 钱谦益 《<陈乔生诗集>序》:“ 乔生 为我写一通焚之 文忠 墓前,以当‘大招’。” 清 蒋士铨 《一片石·祭碑》:“儿孙拜墓携村酒,旌节临江赋‘大招’。”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词:“一掬‘大招’泪,洒向暮云间。”

讥嫌

讥议嫌恶。《后汉书·马严传》:“ 明德皇后 既立, 严 乃闭门自守,犹復虑致讥嫌,遂更徙 北地 ,断絶宾客。”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芳林十哲》:“及 琮 居重地,復綰财赋, 薰 不能避讥嫌而乐为半夜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祸殃

灾祸

惹起祸殃

周公

(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称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辅 武王 灭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东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 洛邑 为 东都 ,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左传·僖公五年》:“秋,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郑伯 。” 杜预 注:“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 庄公 十六年,有 周公 忌父 ; 僖公 五年,有宰 周公孔 ,非 周公旦 明矣。”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梦见 周公 。’”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叩门惊 周公 。”

霍光

霍光(?-前68) : 西汉大臣。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武帝临终时,被任为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与金日b13b等同受遗诏,辅佐年幼的昭帝。昭帝死后,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即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

成王

(1).谓保持王道。《书·酒诰》:“在昔 殷 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 成汤 咸至 帝乙 ,成王畏相。” 孔 传:“从 汤 至 帝乙 ,中间之王犹保成其王道,畏敬辅相之臣,不敢为非。”

(2).复姓。本 芈 姓, 楚成王 之后。 汉 有中郎 成王弼 。见《通志·氏族五》。

负芒

背负芒刺。语出《汉书·霍光传》:“ 宣帝 始立,謁见 高庙 ,大将军 光 从驂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以“负芒”喻局促不安。多指大臣权重,皇帝惮惧之甚。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 霍侯 驂乘,祸起於负芒。”《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嗣君听於巨猾,每凛然而负芒。”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 羡 亮 威权震主,负芒猜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范蠡

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他与文种协助勾践着手重建国家。经过长期准备,逐步为灭吴作好准备。前484年,吴王已杀谋臣伍子胥,勾践欲发兵攻吴,为他劝止。次年,吴王夫差率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国争霸,只留老弱残兵与太子在国看守,他认为是进攻吴国良机,便与勾践率师伐吴,大获全胜。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爱好养鱼。著《计然篇》、《养鱼经》。其言论还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等

单舟

谓乘驾一只船。《南齐书·王敬则传》:“ 公林 劝 敬则 急送启赐儿死,单舟星夜还都。”《新唐书·外戚传·独孤怀恩》:“﹝ 怀恩 ﹞单舟以来,即缚之。”

轻装

轻便的行装

轻装前进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策杖

拄杖。也称杖策。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仇兆鳌 注:“ 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 唐 白居易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公( 司马光 )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朱门

(1) 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

(2) 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赤族

诛灭全族。《汉书·扬雄传下》:“客徒欲朱丹吾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 颜师古 注:“诛杀者必流血,故云赤族。” 唐 杜甫 《壮游》诗:“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赤族》:“赤族,言尽杀无遗类也。《汉书》注以为流血丹其族者,大谬。古人谓空尽无物曰赤,如‘赤地千里’,《南史》称‘其家赤贫’是也。” 清 吴炎 《中丞舌》诗:“愿为忠臣,身亡赤族寧足悲。”

可伤

可悲;可怜。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襄王》:“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可伤!),亦叔父之所恶也。”《水浒后传》第一回:“可伤 宋公明 被奸臣药死,我念平日情分,到山寨祭奠。”

履霜

(1).踩踏霜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晋 潘岳 《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践冰。”

(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新唐书·高宗纪》:“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郑藻如 《<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参见“ 履霜坚冰 ”。

(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 注:“为感时念亲也。” 宋 苏轼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

(4).指《履霜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范文正公 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 范履霜 。”参见“ 履霜操 ”。

坚冰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魏书·天象志三》:“自 刘氏 ( 刘裕 )之霸,三变少微以加南宫矣……驯而三积,坚冰至焉。”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天下姦雄,无代无之……今明盛之朝,岂有大过,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坚冰,或戚近挠权,或土木耗国,或禄赏未均,或纲纪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过之渐也。” 陈靖 《新的长征》:“欢呼啊,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知足

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知足常乐

不祥

(1).不吉利。《易·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孔颖达 疏:“祥,善也,吉也。不吉,必有凶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古 徐国 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知为甚么心中只觉得悽惨,不捨得你别去,莫非有甚不祥?”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最近两三天就有一种不祥的兆头;天气格外闷热。”

(2).指为不吉利的事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一夜见这许多不祥,怎地得个生人来冲一冲?”

(3).不善。《书·君奭》:“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孔 传:“言 殷紂 其终坠厥命,以出于不善之故。”《墨子·天志中》:“且夫天下盖有不仁不祥者。”

(4).指不善之事或不善之人。《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推原厥本,不祥自 博 。” 颜师古 注:“祥,善也。自,从也。不善之事,从 博 起也。” 汉 蔡琰 《悲愤诗》:“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不祥,指 董卓 。

(5).死的讳称。《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广异记·姚甲》:“郎君家本北人,今窜南荒,流离万里,忽有不祥,奴当扶持丧事北归。”

穷家子

贫贱人家子弟。 唐 王绩 《赠梁公》诗:“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见长

(1) 看得出来比原来增大或增多

一场春雨后,麦苗立刻见长了

(2) 另见 jiàncháng

在昔

从前;往昔。《书·洪范》:“我闻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陈其五行。” 汉 班固 《东都赋》:“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习诈而夸,著流风於在昔;多盗与讼,号难治於当今。”

灭亡

(1) 消失

帝国的灭亡过程

韩魏灭亡。——《战国策·魏策》

(2) 消灭;被征服;被消灭

自取灭亡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