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赠开先悟老述情三颂自掀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
朝代 宋代
作者 王洋
释义

原文

身如枯木了生涯,那更迎春竞物华。
金粟病中犹示众,如来到处不须夸。
毗卢法藏无心供,兜率陀天自散花。
比似出门千万事,何如丰俭且随家。

诗词问答

问:《赠开先悟老述情三颂自掀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的作者是谁?答:王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洋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洋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王洋赠开先悟老述情三颂自掀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书法作品欣赏
赠开先悟老述情三颂自掀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枯木

(1).老树;枯树。《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寧是荣木之体!”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城北 渭 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树復生枝叶……占曰:‘枯木復生,权臣执政。’”

(2).比喻颓丧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心则 歷陵 枯木,髮则 睢阳 乱丝。” 宋 范成大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诗:“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富室少年列状始末,诉於县官,詰问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异录·肉雷》:“ 来绍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禀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则百囚俱断,轰响震动一邑,时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兵士之徒无罪,乃驱之行阵之间,委之锋鏑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黄庭坚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陈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呜呼昊天,忍此荼毒。”

生涯

(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迎春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 青帝 ,迎接春季到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郑玄 注:“迎春,祭 仓帝 灵 威仰 於东郊之兆也。”《后汉书·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 。车骑服饰皆青。” 唐 韦缜 《读春令赋》:“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轮。”

(2).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餘,形容怪异,杂在人丛中观看。”

(3).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树篇》:“翠颖陵冬秀,红葩迎春开。” 南朝 陈 谢燮 《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毛 * 《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4).迎新年。 朱树诚 《我爱这一行》:“元旦晚上,她们剧团要同我们厂开一个迎春联欢晚会。”《文汇报》1991.2.7:“本报昨天在七重天宾馆举办《文汇报》读者迎春座谈会。”

(5).花名。即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诗:“香麯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参见“ 迎春花 ”。

(6).花名。辛夷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物华

(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鬱陶,物华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清 金农 《游窦氏别圃》诗:“駘荡春游恋物华,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华。参见“ 物华天宝 ”。

金粟

(1).钱和粮谷。《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筑之用,金粟与城齐矣。”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则有其名,关市之榷,摭实尽无其物。”

(2).“ 金粟如来 ”的省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 前蜀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闲卧》:“堂悬 金粟 像,门枕御沟泉。”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且作大真游戏,未甘 金粟 龙钟。”

(3).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 宋 范成大 《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复檥石湖留赏一日赋两绝》之一:“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明 徐霖 《绣襦记·闻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乱开,美人玉纤轻折采。”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应共荷花斗靚妆。”

(4).黄色花蕊。 宋 梅尧臣 《梅花》诗:“坠萼谁将呵在鬢,蕊残金粟上眉虫。”

(5).比喻灯花、烛花。 唐 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黄里排金粟,釵头缀玉虫。”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清 许光治 《阅金经·烛花》曲:“絳蜡银荷拥,翠盘金粟丛。”

(6).首饰名。 唐 杨炯 《老人星赋》:“晃如金粟,灿若银烛。”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鈿筐交胜金粟。” 华锺彦 注:“鈿筐、金粟,皆头饰也。”

(7).山名。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 玄宗 尝謁 桥陵 ,至 金粟山 ,覩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三·蒲城县》:“ 金粟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后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 鼎湖 龙作雨, 金粟 鸟呼风。”

示众

展示在众人面前;特指当众惩治犯人

斩首示众

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毗卢

(1).佛名。 毗卢舍那 (亦译作 毘卢遮那 )之省称。即 大日如来 。一说,法身佛的通称。 宋 苏辙 《夜坐》诗:“知有 毗卢 一逕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2).见“ 毗卢帽 ”。

法藏

(1).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无量寿经》卷上:“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无量寿经》卷上:“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2).佛教语。佛所说的教法。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故称“法藏”。《法华经·宝塔品》:“假使有受持,八万诸法藏,班宣如所説,以示亿千人。” 唐 王维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兜率

见“ 兜率天 ”。

散花

(1).使花朵飘散。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书·释老志》:“ 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 、 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於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躯。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阳门 ,向 閶闔宫 前受皇帝散花。”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3).指 * 。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 维摩 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参见“ * ”。

(4).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参见“ 散华 ”。

(5).舞曲名。《隋书·音乐志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

(6).楼名。在 四川 成都 。 唐 李白 《登锦城散花楼》诗:“日照 锦城 头,朝光 散花楼 。” 王琦 注:“ 散花楼 ,在 摩訶池 上, 蜀王 秀 所建。”

方言。坍塌。 丛深 《百年大计》:“将来柱子上边跑起大吊车来,震动的那样厉害,要再遇着地上有个震动啥啦的,那不就散花了吗?”

比似

(1).与……相比;比起。 宋 周密 《玲珑四犯》词:“凭问柳陌情人,比似垂杨谁瘦?” 元 赵善庆 《沉醉东风·昭君出塞图》曲:“比似丹青旧玉颜,又越添愁眉泪眼。” 姚锡钧 《消息词》之一:“惆悵鬱金堂下望,星辰比似昨宵多。”

(2).与其。《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秀秀 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何如?’”

(3).假使;即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比似他时再相逢也,这的般愁,兀的般闷,终做话儿説。” 清 蒋士铨 《临川梦·了梦》:“比似我文章折福,餘辜可饶;比似你聪明损寿,前衍可销。我与你来踪去迹,可有人知道?”

(1).比喻。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你道是金笼内鸚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似。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

(2).好似,如同。 元 沉禧 《踏莎行》词:“滔滔比似西江水,无情日夜向东流。” 元 刘铉 《乌夜啼》词:“暮雨急,晓霞湿,緑玲瓏,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水浒传》第六十回:“ 宋江 见 晁盖 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诗文赏析


【原题】:
赠开先悟老述情三颂自掀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举枯木话二首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