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观文殿大学士刑部尚书赠左仆射兼侍中刘公挽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颂 |
释义 | 原文蚤历平津馆,尝蒙鲍叔知。笑言忘位貌,论议切箴规。 岂悟三秋别,遂成隔世期。 英风今已矣,遗恨满江湄。 诗词问答问:《观文殿大学士刑部尚书赠左仆射兼侍中刘公挽》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平津馆(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阁 ”。 汉 公孙弘 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 平津 之馆,时闻櫪马之嘶;舍 广城 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出入 平津邸 ,一见 孟尝 尊。” 唐 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诗:“远属 平津阁 ,前驱 博望侯 。” 清 郑燮 《李锴》诗:“西风吹冷 平津阁 ,何处重寻孔雀屏。” (2). 清 孙星衍 任 山东 督粮道时,治所即在 公孙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书斋为 平津馆 ,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清 孙星衍 《平津馆记》:“予参藩 山左 ,驻节 安德 ,地为 平原 故郡,当 燕 齐 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 士夫 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閤之风也。” 鲍叔鲍叔牙 的别称。 春秋 时 齐国 大夫。以知人并笃于友谊称于世。后常以“鲍叔”代称知己好友。 唐 元稹 《寄乐天》诗:“惟应 鲍叔 犹怜我,自保 曾参 不 * 。” 邹韬奋 《经历》十二:“在我苦学的时候, 郁先生 实在可算是我的‘鲍叔’。”参阅《史记·管晏列传》。 笑言(1).谓又说又笑;边说边笑。《易·震》:“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唐 韩愈 《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诗:“行行指 汉 东,暂喜笑言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珙》:“ 珙 即大呼弟妹之名字,亦无应者,笑言自若。” (2).笑话。《太平广记》卷一 * 引 隋 侯白 《启颜录》:“ 秦 优旃 善为笑言,然合於道。” (3).笑容与言语。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君气仁色温,寡笑言。” 位貌(1).官位和容貌。《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势门上品,犹当格以清谈;英俊下僚,不可限以位貌。” 李善 注:“言英俊之材居於下职,岂可以位卑貌陋而不用。” (2).指显达者的仪态。《新唐书·卢迈传》:“叔 下邽 令休沐过家, 迈 终日与羣子姓均指使,无位貌之异。” 论议(1).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管子·轻重丁》:“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 唐 韩愈 《与李翱书》:“持僕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 (2).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荀子·非相》:“然而﹝ 桀 紂 ﹞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则不若伏藏其论议,荡涤秽恶,俾众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内矅。” (3).议论文。《后汉书·孔融传》:“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箴规劝戒规谏。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过在於不纳卿士之箴规,不受民氓之謡言。”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图象古昔,以当箴规。” 晋 陶潜 《咏三良》:“箴规嚮已从,计议初无亏。”《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宝釵 初时不知何故,也用话箴规。”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如果嘲笑 欧 化式白话的人,除嘲笑之外,再去试一试绍介外国的精密的论著,又不随意改变,删削,我想,他一定还能给我们更好的箴规。” 三秋(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遂成养成;成就。《荀子·哀公》:“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秀士所以虽有贤材美质,然犹不得直道而行,遂成其志者也。” 隔世不处在同一个时代,形容生疏 恍如隔世 英风(1).奇伟杰出的气概;英武的气概。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唐 裴次元 《赋得亚父碎玉斗》:“独有青史中,英风冠千载。”《再生缘》第二回:“英风凛凛真非俗,壮志堂堂果不凡。” 陈毅 《哭彭雪松同志》诗:“雄气压 陇 海,英风断 淮河 。” (2).美好的声望;崇高的威望。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张英风於海甸,驰妙誉於 浙 右。”《魏书·宗钦传》:“令问宣流,英风远布。”《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今君侯英风震於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嘆羡。” (3).高尚的风格和气节。 南朝 梁 沉约 《荐沉驎士义行表》:“ 吴兴 沉驎士 ,英风夙挺,峻节早树。” 宋 秦观 《开府李公挽章》:“英风知不坠,芝玉茂庭除。” 清 杜濬 《金山》诗:“独拜 蘄王 庙,英风爽客襟。” 已矣(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遗恨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 吾遗恨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江湄江岸。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赞》:“灵妃艷逸,时见江湄。” 宋 杨万里 《衢州近城果园》诗:“未到 衢州 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 清 方文 《送王幼公之毘陵》诗:“商颷振林簿,脱叶盈江湄。” 沉尹默 《临江仙》词:“岭云如有接,荏苒过江湄。” 诗文赏析【原题】: 观文殿大学士刑部尚书赠左仆射兼侍中刘公挽辞三首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