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邵雍 |
释义 | 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原文静坐养天和,其来所得多。耽耽同厦宇,密密引藤萝。 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 系时休戚重,终不道如何。 诗词问答问: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邵雍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天和(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所得指所获得的东西 所得无几 耽耽(1).眈眈。威严注视貌。亦形容贪婪地注视。《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宋 苏轼 《见长芦天禅师》诗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一本作“ 眈眈 ”。 清 黄宗羲 《机山钱公神道碑铭》:“逆党恨甚,割臂而盟,耽耽思以奇计中之。”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数十年来,西洋诸国竞知 中国 幅员辽阔,又有不争远土之名,一遇界务,鲜不为耽耽之视。” (2).深邃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大夏耽耽,九户开闢。” 薛综 注:“耽耽,深邃之貌也。”《文选·左思<吴都赋>》:“玄荫耽耽,清流亹亹。” 李善 注:“耽耽,树阴重貌。” 宋 王禹偁 《归云洞》诗:“碧洞何耽耽,呀然倚山根。”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广场千寻,连翰重墙,中周四隅,耽耽翼翼。” 厦宇廊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尸变》:“但求一席厦宇,更不敢有所择。” 密密(1) 浓密;稠密 密密的草丛 (2) 密闭的样子;严密 穿得密密实实的 引藤(1).牵藤。 唐 钱起 《晚归蓝田旧居》诗:“引藤看古木,尝酒呪春鸡。” (2). 清 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时在轿前引导的鞭棍。《清朝野史大观·顺康朝大臣体制》:“ 康熙 初,三品以上乘舆呵殿,双藤彻扇,丙戌罢引藤,丁亥并撤拥扇,惟背灯笼题衔。壬辰冬,仍听乘舆藤扇如故。”参阅《清史稿·与服志四》、 清 福格 《听雨丛谈·伞扇制度》。 贵臣(1).本指公卿大夫位高的家臣,后泛指显贵的大臣。《仪礼·丧服》:“传曰:公聊大夫室老、士,贵臣;其餘皆众臣也。” 郑玄 注:“室老,家相也;士,邑宰也。”《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故人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旧唐书·于志宁传》:“ 太宗 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 志寧 ,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 志寧 非三品,所以不来。’” 明 钱琦 《钱公良测语·鉴远》:“婴儿之病,多起於食;贵臣之祸,多起於宠。” (2).中贵,宦官。 唐 刘禹锡 《子刘子自传》:“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 桓 立 顺 ,功归贵臣。”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谢赐冬衣状》:“岂望司服颁衣,贵臣传詔,綾裁飞鵠,絮裛仙蚕。” 宋 宋祁 《御戎论》:“夫大将在外,必有贵臣监军。贵臣见敌至,不课彼己强弱,不待便利,促其将使鬭,鬭而败,闭垒不敢出矣。” 野客(1).村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清 谢淞洲 《支公禅院》诗:“野客闻鹤鸣,山僧报茶熟。” (2).蔷薇花的戏称。 明 都卬 《三馀赘笔·十友十二客》:“﹝ 宋 ﹞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赏客;梅,清客……蔷薇,野客。” 休戚喜乐和忧虑;亦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 休戚相关 不道(1) 不料 不道 * 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的罪名。——鲁迅《“友邦惊诧”论》 (2) 无道 大逆不道 如何(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