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杂兴
朝代 唐代
作者 聂夷中
释义

杂兴原文

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
理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
扰扰造化内,茫茫天地中。
苟或有所愿,毛发亦不容。

诗词问答

问:杂兴的作者是谁?答:聂夷中
问:杂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杂兴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聂夷中的名句有哪些?答:聂夷中名句大全

聂夷中杂兴书法欣赏

聂夷中杂兴书法作品欣赏
杂兴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36-1

参考注释

两叶

犹两世。指父子两代。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一字不遗两叶之妙。”《旧唐书·经籍志上》:“昔 马谈 作《史记》, 班彪 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

塞聪

谓塞住耳朵,示不外听。《史记·李斯列传》:“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説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揜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諫説忿争之辩。”《汉书·东方朔传》:“黈纊充耳,所以塞聪。” 颜师古 注:“黈,黄色也;纊;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於冕,垂两耳旁,示不外听。” 宋 曾巩 《洪范传》:“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天子端拱无为,塞聪而治。”

理身

养生;修身。《后汉书·崔寔传》:“为国之道,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 唐 聂夷中 《杂兴》诗:“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理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化内

旧指政令教化所及之地。《北史·周纪下》:“詔自 永熙 三年七月以来,去年十月以前,东土人被钞在化内为奴婢者,及平 江陵 日,良人没为奴隶者,并免同人伍。”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既毕,召化内之緇锡,数迈于千,斋而落之累中。” 清 李渔 《意中缘·救美》:“昔号海边之天子,今为化内之藩臣。”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地中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 江 、 淮 、 河 、 汉 是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盖石油至多,生於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盖他处水皆转峡出,必有一洩水门,惟此地明洩涧甚少,水皆从地中透去。”

(2).大地的正中。《周礼·地官·大司徒》:“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孙诒让 正义:“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荀子·大略篇》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秦 处西偏,专用武胜…… 徐 处得地中,文德为治。”

苟或

假如;如果。《左传·昭公元年》:“苟或知之,虽忧何害?” 汉 贾谊 《新书·匈奴》:“苟或非天子民,尚岂天子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家姊本无意輒慕君子,而 杨郎 先自发言,苟或中輟,立恐不利於君。”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毛发

(1) 人的体毛和头发

(2) 哺乳动物身上的一层毛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1: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