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幽林寺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子益 |
释义 | 题幽林寺原文幽林卓锡地,香火续深禅。但见树迷户,不知头顶天。 云开青嶂耸,瀑溅雪珠悬。 一脉来何处,曹溪万丈渊。 诗词问答问:题幽林寺的作者是谁?答:释子益 释子益题幽林寺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幽林幽深茂密的树林。 汉 班固 《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 晋 左思 《魏都赋》:“菀以玄武,陪以幽林。” 唐 宋之问 《陆浑山庄》诗:“源水看花入,幽林採药行。”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其得於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 卓锡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香火(1) 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 香火甚盛 (2) 燃点的香 用香火点爆竹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头顶头盖或头的最顶部 青嶂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雪珠霰的俗称。《红楼梦》第四九回:“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 一脉亦作“一脉”。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 (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元 张养浩 《秋日梨花》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迴百折。”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娃娘 ﹞亦且认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涩。”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 竹横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 (4).中医指一种脉象。《素问·阴阳别论》“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唐 王冰 注:“五阳谓五臟之阳气也。五臟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臟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曹溪(1).水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东南 双峰山 下。 唐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 萧 寺休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笑看 曹溪 水,门前坐松风。”参阅《广东通志·曲江县·山川略四》。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宝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万丈形容很高或很深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