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登光明顶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胡与高 |
释义 | 登光明顶原文登临不用挽藤萝,绝顶光明霁色多。云过匡庐飞紫盖,岚拖天目扫青娥。 忽分二海成孤屿,细数千峰乱放荷。 下界茫茫仙路杳,乾坤何处是吾窝? 诗词问答问:登光明顶的作者是谁?答:胡与高 胡与高登光明顶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用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藤萝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的通称 绝顶(1) 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聪明绝顶 (2) 最高级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绝顶的漂亮 光明(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霁色一种蓝色,与雨后天晴的天空一样的颜色 匡庐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 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 匡俗 ”。 紫盖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借指帝王车驾。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陪龙驾於 伊 洛 ,侍紫盖於 咸阳 。” 前蜀 韦庄 《秦妇吟》:“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 青娥(1).即青女。主司霜雪的女神。 明 刘基 《锺山作》诗之十一:“ 青娥 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恨 封姨 欺花偏紧,怨 青娥 侵荷忒劲。” (2).指美丽的少女。 唐 王建 《白纻歌》之二:“城头乌栖休击鼓,青娥弹瑟白紵舞。” 元 李材 《海子上即事》诗:“少年勿动伤春感,唤取青娥对酒歌。” 明 夏完淳 《青楼篇与漱广同赋》:“ 长安 大道平如组,青娥红粉娇歌舞。” (3).黛眉。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二:“娟娟双青娥,微微啟玉齿。” 孤屿孤立的岛屿。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山》诗:“ 赤城 渐微没,孤屿前嶢兀。” 细数仔细计数。 宋 王安石 《蔷薇》诗之三:“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金 元好问 《赠莺》诗:“恨不掌上看,毛羽得细数。” 详细数目。 明 唐顺之 《覆勘蓟镇边务首疏》:“其各区原额,见在逃亡老弱花名细数,容臣等造册奏缴。” 乱放放东西没有秩序;乱七八糟地放 许多橡木树干满地乱放着 下界(1) 下方的界限 (2) 人间;对天上而言 茫茫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路(1).登仙之路。 唐 李赤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2).宫禁中的道路。 唐 沉佺期 《再入道场纪事应制》诗:“行随香輦登仙路,坐近炉烟讲法筵。”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