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满庭芳 赠三水县三老先生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马钰 |
释义 | 满庭芳 赠三水县三老先生原文志当坚确。性常柔弱。 心猿意马牢缚。 爱1-1欲尘情俗念,一齐拂却。 过去未来事理,莫寻思、更休计度。 居物外,守清贫潇洒,莫嫌寂寞。 慎勿忧愁衰老,如有病,心中转生欢乐。 若是临行好弱,境界休著。 常守真常无伴,得灵明、自然辉霍。 神光灿,管惺惺洒洒,超升碧落。 诗词问答问:满庭芳 赠三水县三老先生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马钰满庭芳 赠三水县三老先生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坚确亦作“ 坚确 ”。1.犹坚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言而拂难坚确,非功也。” 唐 吕岩 《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诗:“既修真,须坚确,能转乾坤泛海岳。” 明 方孝孺 《送解元振先生还庐陵序》:“其自守坚确不可变迁。” 李大钊 《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信念愈益坚确。” (2).坚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蓝》:“栽时既溼,白背不急锄,则坚确也。”《辽史·圣宗纪三》:“轻万乘之贵,逐广场之娱,地虽平,至为坚确;马虽良,亦有惊蹶。” 清 李楷 《<嵞山集>序》:“予观草木之华,香艷沁人,结而为果,坚确可举。” 见“ 坚确 ”。 柔弱(1) 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身体柔弱) (2) 容易受疾病或其它灾祸影响的 心猿意马原为佛教用语。以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无定而又多变。后用以比喻心思不专,变化不定 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又双》 欲尘佛教语。佛家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尘埃,故称。《大智度论》卷十七:“禪为清净水,能洗诸欲尘。”参见“ 五欲 ”、“ 六尘 ”。 俗念世俗的想法。 唐 白居易 《玩松竹》诗之二:“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明 杨慎 《词品·丘长春梨花辞》:“ 丘长春 咏《梨花无俗念》云:‘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聆卿佳音,令人宿酲顿醒,俗念俱消。敢再求一曲,望勿推却。” 一齐同时 事理事情的道理 通晓事理 寻思想;思考 更休轮番休耕;轮番休息。 宋 苏轼 《杂说》:“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 宋 陈亮 《酌古论四·李靖》:“节制之兵:其法繁,其行密;隅落鉤连,曲折相对;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前者鬭,后者息力;后者进,前者更休。”《金史·宣宗纪中》:“壬午,遣近侍四人巡视筑城丁夫,时其饮食,听其更休。” 计度(1).计算量度。 汉 王充 《论衡·谈天》:“如 邹衍 之书,若谓之多计度,验实反为少焉。”《新唐书·百官志四下》:“经略使以计度为上考,集事为中考,脩造为下考。” (2).估计;料想。 宋 张载 《正蒙·中正》:“计度而知,昏也;不思而得,素也。” 王夫之 注:“计度而知,设未有之形以料其然,是非之理不察者多矣。” 元 许衡 《拟古战场赋》:“尔乃心存目想,计度数量,岂古人有事於此,遗迹尚存乎渺茫。” 黄侃 《哀贫》:“贫者非岁时膢腊,未尝啗纯米之饭,尊酒臠肉,得之出於计度之外。” (3).计较;衡量。《金史·隐逸传·张潜》:“尝行道中拾一斧,夫妇计度移时,乃持归访其主还之。” 明 方孝孺 《君量》:“其出於计度而后为者,未足见人之量,惟其猝然遇之视之而不惊,此非有量不能也。” (4).谋画。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友人得罪斥逐后,其家亲知过门,缩颈不敢视。公独省问,为计度、论议直其寃。”《宋史·陈恕传》:“凡议论、计度并令 恕 等参预。” 元 袁桷 《吴江重建长桥记》:“维浮屠善计度,长衢广殿,瞬息以具,吾语诸其有获。” 居物(1).囤积财物。《汉书·酷吏传·张汤》:“﹝ 信 ﹞居物致富,与 汤 分之。”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居,谓储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 陈 父固肆贾,居物致富, 陈輒 窃父金,代 褚 遗师。” (2).谓凭据外物。《弘明集·正诬论》:“正曰:‘难者得无隐心而居物,不然,何言之逆乎?’” 清贫生活清寒贫苦 家道清贫 潇洒(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寂寞(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忧愁忧虑愁苦 忧愁满面 衰老年老而精力、体质衰弱 心中心里 转生佛教指人或动物的转世轮回,灵魂在人死后投胎再生 欢乐快乐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一个欢乐的夜晚 若是——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临行将要离开,将要离别 临行匆匆,不及告别 好弱(1).犹好歹。好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打拍不知箇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説他?好弱高低且按捺。”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二折:“你妇人家穿一套儿新衣袂,我可也直恁般不识一个好弱也那高低。” 元 王氏 《粉蝶儿·寄情人》曲:“想俺爱钱娘乔为做,不分些好弱,不辨贤愚。” (2).犹好歹。意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休教觅生觅死,自推自攧,有些儿好弱,你根柢不捨。” 境界(1) 边界,疆界 (2)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 思想境界高 (3) 处境 境界危恶。——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常守(1).谓固定职位。《后汉书·百官志一》:“ 明帝 初置度 辽 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官有常守谓之职,施有先后谓之序。” (2).日常的职掌。《隋书·经籍志二》:“ 灵 献 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絶,各记闻见,以备遗亡。” (3).谓素常遵行。《隋书·房陵王勇传》:“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新唐书·刑法志》:“ 唐 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 真常释道用语。真实常住之意。《楞严经》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唐 吕岩 《敲爻歌》:“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释道之书,以真常为性,以清浄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黄宗羲 《<翁元铠禅师语录>序》:“出其语録读之,絶去枝蔓,独露真常。” 灵明(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自然(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神光(1).神异的灵光。《楚辞·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原注:“神光,山川之精能为光者也。”《汉书·郊祀志下》:“ 西河 筑 世宗庙 ,神光兴於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 宋 苏轼 《谷庵铭》:“谷庵之中空无物,非独无应亦无答,洞然神光照毫髮。”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神光,笼罩着你。” (2).精神;神采。《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张国相 ﹞年八十餘,犹演《宗泽缴印》,神光不衰。” (3). 汉 代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啾啾蹌蹌,入西园切 神光 。”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神光 ,宫名也。” 惺惺指聪明机警的人 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西厢记》 洒洒形容文辞连绵不绝 洋洋洒洒 洒洒万言 超升佛教指人死后超脱凡尘,迁于极乐之世 碧落天空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 白居易《长恨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