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遣兴七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流谦 |
释义 | 遣兴七首原文一饱便满意,百年才转头。何怜不空合,为问亦何求。 黄卷仍舍卷,清樽自劝酬。 吊湘儿辈事,何地着閒愁。 诗词问答问:遣兴七首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李流谦遣兴七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满意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 一切都使他不满意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转头正在生长的植物器官由于生长顶点不同侧面的生长速度不同而在位置上或多或少的有节奏的变化 亦何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黄卷(1).书籍。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杂碎故事,盖是穷巷诸生,章句之士,吟咏而向枯简,匍匐以守黄卷者所宜识。” 杨明照 校笺:“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黄卷之中,圣贤备在。”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黄卷看来消白日,朱絃动处引清风。” (2).指记录官吏功过,考核能否称职的专门文书。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引《唐会要》:“ 天宝 四载十一月,勅御史依旧置黄卷,书闕失,每岁委知杂御史长官比类能否,送中书门下,改转日褒贬。”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食毕,则主簿持黄卷揖曰:‘请举事。’于是臺院长白杂端曰:‘举事。’则举曰:‘某姓侍御史有某过,请準条。’主簿书之。” (3).诏敕。 宋 陆游 《乞致仕札子》二:“万签黄卷,悵已负于初心;十具乌犍,冀获安于故里。” (4).指道书或佛经。因佛道两家写书用黄纸。 唐 皎然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亦清道人并沉道士》诗:“耳目何所娱,白云与黄卷。” 清樽见“ 清尊 ”。 劝酬亦作“ 劝酧 ”。谓互相劝酒,敬酒。《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薛嬪 有宠於帝,久之,帝忽思其与 岳 通,无故斩首,藏之於怀,出 东山 宴饮。劝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上……一座大惊。”《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坐中劝酧极至,语杂极至。”《天雨花》第二二回:“与君难诉离群恨,但和诗笺抵劝酬。” 儿辈孩子们;后辈 地着谓定居于一地。《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颜师古 注:“地著,谓安土也。” 唐 独孤及 《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表》:“见在户口,纔有地著,其中鰥寡疲弱,不能自存者十犹六七,徵遣征赋,未尝及期。”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百姓 赵加起 ,实派天潢;久安地著,虽为疎属,实重宗盟。”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若不以地著为重者,则惟当问其祖宗为何等,而安用是纷纷者为?”参见“ 土著 ”、“ 土断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