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虎邱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顾逢 |
释义 | 题虎邱原文此山虽小众山尊,半近吴城半近村。一壑风烟龙窟宅,满堂巾盔佛儿孙。 生公说法台空在,陆羽煎茶井不存。 唤起幽人无限意,塔铃独语到黄昏。 诗词问答问:题虎邱的作者是谁?答:顾逢 顾逢题虎邱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小众一小部分人。《公羊传·桓公十六年》:“﹝ 卫侯 朔 ﹞不能使 卫 小众越在 岱 阴 齐 。”《史记·大宛列传》:“始 月氏 居 敦煌 、 祁连 閒,及为 匈奴 所败,乃远去……其餘小众不能去者,保 南山羌 ,号 小月氏 。” 山尊(1).古代祭器名。即山罍。《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 郑玄 注:“山尊,山罍也……刻而画之为山云之形。”《宋史·礼志四》:“内官,象尊各二,每方岳、镇、海、瀆,山尊各二,在堂左右。”参见“ 山罍 ”。 (2).犹山杯。 唐 王昌龄 《缑氏尉沉兴宗置酒南溪为赠》诗:“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元 虞集 《赋程氏竹雨山房》:“竹间开几席,花底注山尊。” 风烟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窟宅住人的洞穴,多指神仙的住所或盗贼藏身的地方 满堂(1).充满堂上。《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驛坐者满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喂!--都满堂了。’我听到身后一个女人的、浓重的 川 西口音。” (2).整个堂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当下满堂嬉笑,一片寒暄。” (3). 春秋 、 战国 时 楚 地。即 两棠 。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西南,为险要之地。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 楚 有 汝渊 、 满堂 之固而灭於 秦 。” (4).代指金玉。语出《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民有家给之饶。”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惭种玉;仓廪丰登之际,寧让满堂。” 儿孙(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生公说法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煎茶烹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自 邹 、 齐 、 沧 、 棣 ,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五代 孟贯 《赠栖隐洞潭先生》诗:“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 不存(1).不存在。《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谓危险。《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軼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颜师古 注:“不存,不可得安存也。” 唤起(1) 把 从睡梦中叫起 跑到冒着火焰的房子里唤起了这位老人 (2) 激起回忆、联想 这个地方唤起了人们对更幸福的年代的回忆 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无限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塔铃佛塔上的风铃。 明 周永年 《泖塔上作》诗:“塔铃译佛语,簷鸟调天风。”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引 藜村 《鸡鸣棣访友》诗:“欲辨 六朝 踪,风乱塔铃语。” 独语神志一般清醒而喃喃自语,见人语止。属虚证。多由心气虚,精不养神所致。见于癔病、老年性精神病等。也有人习惯独语 黄昏(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