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苦热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文同 |
释义 | 苦热行原文黄人顿驾留天中,金鸦吐火烧碧空。炎光染云耸岌岌,旱气烁土飞蓬蓬。 龙摇乾胡不作雨,虎裂渴吻燕生风。 安和有术擘海水,入底一扣鲛人宫。 诗词问答问:苦热行的作者是谁?答:文同 文同苦热行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黄人(1).黄土墙壁因受雨漏冲刷剥蚀而显现出的人形。为黄巾军起义前利用迷信所作的舆论准备。《后汉书·五行志五》:“ 熹平 二年六月, 雒阳 民讹言 虎賁寺 东壁中有黄人,形容鬚眉良是,观者数万,省内悉出,道路断絶。到 中平 元年二月, 张角 兄弟起兵 冀州 ,自号黄天。” 刘昭 注:“《风俗通》曰:‘ 劭 ( 应劭 )故往视之,何在其有人也!走漏污处,腻赭流漉,壁有他剥数寸曲折耳。’” (2).黄色人种。 清 黄遵宪 《出军歌》:“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 梁启超 《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彼其促狭之恶性,向来不以平等待我黄人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破仑与隋那》:“从现在的卐字眼睛看来,黄人已经是劣种了,我们却还夸耀 希特拉 。” (3).传说中的捧日仙人。 唐 滕迈 《二黄人守日赋》第二:“日观天文,彼黄人之离立是守,丽紫霄而规模乍分。”参见“ 黄人守日 ”。 顿驾停车。亦泛指停留。 晋 范宁 《<穀梁传集解>序》:“ 升平 之末,岁次 大梁 ,先君北蕃回軫,顿驾於 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 尧水 又东北注 巨洋 , 伏琛 、 晏謨 并言 尧 尝顿驾於此,故受名焉,非也。”《百喻经·送美水喻》:“世间之人亦復如是俢行 * ,度於五道,向涅槃城,心生厌倦,便欲捨离,顿驾生死,不能復进。” 天中(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金鸦亦作“ 金鵶 ”。 1.金乌。指太阳。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金鵶即腾翥,六合俄清新。” 韩醇 注:“金鵶,日也。” 宋 杨万里 《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麟。” 清 姚鼐 《新城道中书所见》诗:“大雾被野天为遮,海东遏不翔金鸦。” (2).宝石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寳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 吐火(1).发出火光。《文选·扬雄<羽猎赋>》:“霹靂烈缺,吐火施鞭。”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火,电照也。”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九:“钻燧吐火,以续 汤谷 之晷;挥翮生风,而继 飞廉 之功。” (2).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汉 张衡 《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復续、吐火……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餹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 唐 王棨 《吞刀吐火赋》:“吞刀之术斯妙,吐火之能又玄。”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白须老臣的讲道,矮胖侏儒的打诨,王是早已听厌的了;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碧空蔚蓝色的天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炎光(1).阳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震声日景,炎光飞响。” 李善 注:“炎光,日景也。” 南朝 齐 谢朓 《夏始和刘孱陵》:“春色卷遥甸,炎光丽近邑。”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熙熙炎光流,竦竦高云擢。” (2).暑气。 宋 柳永 《二郎神》词:“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宋 李清照 《采桑子》词:“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3).指 汉 德, 汉 皇朝。《文选·曹植<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张铣 注:“炎光,谓 汉 也。”《晋书·刘元海载记》:“我 世祖光武皇帝 诞资圣武,恢復鸿基…… 显宗孝明皇帝 、 肃宗孝章皇帝 累叶重暉,炎光再阐。”参见“ 炎汉 ”。 火焰;光焰。炎,通“ 焰 ”。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坐,明鐙熺炎光。” 晋 潘尼 《火赋》:“衝风激扬,炎光奔逸。” 唐 方干 《酬将作于少监》诗:“由来至寳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岌岌(1).高貌。《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王逸 注:“岌岌,高貌。”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攒峯势岌岌,翊輦气雄雄。” 明 李东阳 《题应宁所藏马敬瞻山水图》诗:“诗成画去两无聊,空对西山高岌岌。” (2).危急貌。《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汉书·韦贤传》:“弥弥其失,岌岌其国。” 颜师古 注:“岌岌,危动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秦拙取楚》:“ 三 晋 亡, 齐 盖岌岌矣。”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敌与伪,泥足危岌岌。” (3).急速貌。《文选·潘岳<笙赋>》:“汎淫汜艳,霅燁岌岌。” 李周翰 注:“霅燁岌岌,急疾貌。” (4).用同“ 汲汲 ”。急切貌。 孙中山 《社会主义的分析》:“各国社会主义学者,鉴于将来社会革命之祸,岌岌提倡 麦克司 之学说,主张分配平均,求根本和平之解决。” 旱气干旱的气候;旱灾。《汉书·食货志上》:“恐生旱气,民被其灾。” 唐 韩愈 《贺雨表》:“青天湛然,旱气转甚。” 宋 司马光 《豢龙庙祈雨文》:“旱气消除,化为丰登。” 蓬蓬指草木、须发参差不齐或杂乱 胡不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苟必信,胡不赴 秦 军俱死?”《汉书·韦贤传》:“黄髮不近,胡不时监?” 渴吻亦作“ 渴脗 ”。谓唇干思饮。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中泠泠溅齿牙香,消吾渴吻,涤我枯肠。” 明 张景 《飞丸记·誓盟牛女》:“渴脗求泉,反招呕气。”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呼婢瀹茗,以解渴吻。” 生风(1) 刮风 (2) 挑起事端 无故生风 安和(1).安定和平;安定和睦。《晏子春秋·问上三》:“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韩诗外传》卷五:“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北齐书·魏收传》:“自 魏 、 梁 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寧静,此率土安和。’”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时法则。”《元典章·礼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门》:“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 (2).安详平和。《汉书·杜延年传》:“ 延年 为人安和,备於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南史·王僧辩传》:“母姓 魏氏 ,性甚安和,善於绥接,家门内外莫不怀之。”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介甫 词完气健,饶有远势;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 (3).平安,安好。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之十:“今日 钱主簿 来领书,知尊候安和。”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思虑清静,步履轻健,寝寐安和。” (4).犹晴和,温和。《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气安和,芝草常生。” 海水(1)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海洋中的水 (3) 海 海水不可斗量 鲛人(1).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杨慎 《升庵诗话·子书传记语似诗者》引《韩诗外传》:“ 荆山 不贵玉,鮫人不贵珠。”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唐 杜甫 《雨》诗之四:“神女花鈿落,鮫人织杼悲。” 端木蕻良 《女神》:“海的女神带着鲛人和蜃女,在绿色的云片里嬉戏。” (2).捕鱼者,渔夫。 唐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饔人受鱼鮫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仇兆鳌 注:“鮫人,捕鱼者。”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龙涎,﹞鮫人採之,以为至宝。”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