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夜坐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真山民 |
释义 | 夜坐原文匹马闰生汗漫游,如今寂寞老林楸。涉窗半夜青灯雨,幽树下庭黄叶秋。 懒看世情宁睡去,怕伤时事莫吟休。 寒蛩可是知人意,未到莎根只说愁。 诗词问答问:夜坐的作者是谁?答:真山民 真山民夜坐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匹马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单于, 朔 、 易 无復匹马之踪,六十餘年矣。”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马随 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宋 陆游 《诉衷情》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 。”《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如 匹马捉狗头, 颜卓然 单刀盟倭目。” 汗漫游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如今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寂寞(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老林(1).古老的森林。 清 严如熤 《老林说》:“ 滇 、 黔 、两 粤 、 陇 、 蜀 之边何处无老林。”《清史稿·仁宗纪》:“以 苟文明 窜南山老林,飭领兵大臣堵勦,地方官严密查拏,勿令蔓延。” 杨沫 《东方欲晓》第一部三六:“已经半夜了,深山老林中寒风凛冽,树上挂着一层厚厚的雪似的白霜。” (2).指反应迟钝,神态呆滞。林,拆字为“木木”,故云。《 * 词话》第二一回:“当初因为你的事起来,你做了老林,怎么还恁木木的!” 半夜(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青灯(1).亦作“ 青鐙 ”。光线青荧的油灯。 唐 韦应物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宋 陆游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诗:“白髮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背老亲而独游,理 兔园 故业,青鐙顾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独守;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冷眼观》第一回:“ 张令 半世青灯,一行作吏,到任后吏治过於勤劳,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黄叶(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南朝 梁 丘迟 《赠何郎》诗:“檐际落黄叶,堦前网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诗:“ 燕支 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繫着青驄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崔孝廉》:“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世情世上的种种情形;世态人情 不懂世情 伤时因时世不如所愿而哀伤。 汉 王逸 有《九思·伤时》篇。 唐 杜甫 《通泉驿》诗:“伤时愧 孔父 ,去国同 王粲 。” 前蜀 韦庄 《中渡晚眺》诗:“ 魏王堤 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章五:“有的看见禾黍,发出国破的悲吟,有的生逢乱世,发出伤时的哀感。” 寒蛩深秋的蟋蟀 可是(1) ——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常和前面的“虽然”相呼应;先由“虽然”引出一层意思,后用“可是”一转,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当于“但是” 他虽然有病,可是仍继续工作 (2) 然而 可是他错了 (3) 真是;实在是 要论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气,可是百里挑一。—— 杨朔《三千里江山》 (4) 却是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 (5) 是否 却从鼻尖跑下,又用冷舌头来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亲爱。——鲁迅《野草》 (6) 还是 你这鱼是卖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 知人(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宣公 可谓知人矣,立其弟以成义,然卒其子復享之。” 宋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 苏君 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择将如择医,以知人为能事。” (2).谓懂人事。《史记·赵世家》:“ 赵简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 (3).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礼记·中庸》:“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郑玄 注:“知天、知人,谓知其道也。” 有智慧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且夫既登,而求降阶者,知人也。” 林尧叟 注:“明智之人,乃能思降。知,音智。”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之将薨也,命其子三日歛。既歛而行,於行之四日, 汴州 乱。故君子以公为知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