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游龟山和何学士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正觉 |
释义 | 游龟山和何学士原文一宿曹溪今乃时,永嘉想见未忘兹。如何淮风遏行色,不得扶杖相参随。 斯须佳惠玩珠璧,璨然倾泻胸中奇。 词锋明锐许谁敌,禅悦清酣还我追。 约君入社背时事,种藕著华春满池。 道在金兰端未艾,回头阅世真儿嬉。 诗词问答问:游龟山和何学士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释正觉游龟山和何学士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一宿(1).谓住宿一夜。《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虽则在此一宿,我不殯葬他,谁人殯葬?”参见“ 一宿之行 ”。 (2).一夜。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闻 歷阳 之都一宿沉而为湖。”《敦煌曲子词·乐世词》:“霜多雨湿飞难进,慙借荒田一宿眠。”《红楼梦》第二四回:“那天已是掌灯时候, 贾芸 吃饭,收拾安歇,一宿无话。”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交通》:“谁的身子也不是铁打的,一宿的工夫要走一百一二十里,怎么能抗得了?” 曹溪(1).水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东南 双峰山 下。 唐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 萧 寺休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笑看 曹溪 水,门前坐松风。”参阅《广东通志·曲江县·山川略四》。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宝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永嘉永嘉郡,治所在今浙江永嘉县 展转四明天台,以至 永嘉。——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想见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如何(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行色行意。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犹指行旅 即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说岳全传》 不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扶杖拄杖。《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万石君 以 元朔 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唐 韩愈 《人日城南登高》诗:“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欢声动地。” 相参亦作“ 相叅 ”。1.相互参证。《墨子·号令》:“遣他候,奉资之如前候,反,相参审信,厚赐之。”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数相叅,故能大通。” (2).参加。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后汉书·胡广传》:“明詔既许,復令臣等得与相参。” 亦作“ 相叅 ”。1.相互参错;间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虽復契会相参,节文互杂,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 卫嗣君 ﹞又爱 泄姬 ,重 如耳 ,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 薄疑 以敌 如耳 ,尊 魏妃 以偶 泄姬 ,曰:‘以是相参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自今诸科并令量定人数,相参引试,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监门,谨视出入。” (2).相近似。《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得 辽 人,一般称‘帝’称‘宗’;以至官员职名大半与中国相参。” 斯须一会儿的功夫,片刻 斯须就毙 且停斯须 佳惠(1).嘉惠。对别人的恩惠的敬称。 (2).用为对别人赐予财物的敬称。 宋 沉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佳惠致新茗,远来自 闽 笈。” 珠璧(1).珍珠与璧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沙砾无量,而珠璧甚尠;鹰隼屯飞,而鸞凤罕出。” 钱锺书 《管锥编·太平广记·钱可通神》:“贿赂必以其道……否则叱尔嗟来,乞人不屑,珠璧而暗投焉,反致案剑相眄耳。” (2).喻指皎洁的光辉,光亮。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声应物,宣六代之云英。” 宋 陆游 《云门溪上独步》诗:“泉响珮环鸣暗壑,月明珠璧散疏林。” (3).比喻珍贵之物。 宋 苏轼 《近以月石砚屏献范子功》诗:“故将屏砚送两 范 ,要使珠璧栖窗櫺。” 明 胡侍 《真珠船·文选》:“ 汉 魏 六朝,文风最盛,士率能言,其採择所遗,亦多珠璧, 唐 以来,鲜能企及。” 璨然明亮貌。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明 张居正 《游衡岳记》:“芝草琅玕,璨然盈把。” 倾泻(1) 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瀑布倾泻于两山之间 (2) 倾吐,倾诈 倾泻冤愤 胸中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词锋(1).犀利的文笔或口才。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足下素挺词锋,兼长理窟, 匡丞相 解颐之説, 乐令君 清耳之谈,向所諮疑,谁能晓喻。” 元 柳贯 《出北城独上秋屏阁望西山烟霭中漠无所见》诗:“我疑玉女畏迎将,且惧词锋恣弹射。”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 (2).言词所向;话题。 叶圣陶 《一个朋友》:“当时我便转了词锋道:‘伊快乐么?’” 明锐(1) 明亮锐利 刀锋明锐 (2) 明澈,敏锐 目光明锐如炬 禅悦佛教语。谓入于禅定,使心神怡悦。《维摩诘经·方便品》:“虽服寳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復饮食,而以禪悦为味。”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非服名香,但资禪悦。” 宋 黄庭坚 《赋盐万岁山中仰怀外舅谢师厚》诗:“禪悦称性深,语端入理近。”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旧业堂文钞>序》:“至被诬废弃之后,其能放情山水,逃心禪悦者,已为越絶流俗。” 背时(1) 〈方〉 (2) 不合时宜 (3) 倒霉;运气不佳 春满春浓;春意弥漫。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翫奇花之春满,摘甘实於夏成。” 唐 张说 《奉酬韦祭酒》诗:“春满汀色媚,景斜嵐气侵。” 金兰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山公与 嵇、阮一面,契若金兰。——《世说新语·贤媛》 金兰之友 未艾(1).未尽;未止。《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艾。”《左传·哀公二年》:“虽克 郑 ,犹有 知 在,忧未艾也。” 宋 王安石 《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伏愿三灵协庆,万宝皆昌,永御无疆之宝历,丕承未艾之閎休。” 清 恽敬 《与李爱堂》:“令子之变,言之动心,然达人用情,断不可过;仁弟方在壮年,福禄之来未艾,勿介介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曏日革命之议,哗传于人间,至今未艾。” (2).未灭;未死。《左传·昭公元年》:“ 后子 见 赵孟 …… 赵孟 曰:‘ 秦君 何如?’对曰:‘无道。’ 赵孟 曰:‘亡乎?’对曰:‘何为?一世无道,国未艾也。’” 杜预 注:“艾,絶也。” 宋 叶适 《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则知 叔明 未艾,而乡人固尚其德矣,不独以文称也。 叔明 既亡,而 姚夫人 固代之教矣,不独以家能也。” 回头(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阅世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宋 苏轼 《楼观》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閲世如流事可伤。”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閲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儿嬉犹儿戏。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宋 陆游 《自咏》:“作箇生涯君勿笑,拄天勋业亦儿嬉。”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正月晦送穷故事》:“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