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戊午仲春同甲小集次旧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周必大 |
释义 | 戊午仲春同甲小集次旧韵原文会老三人似颍川,同生绛县免疑年。尊常有酒何妨醉,事每无心即是仙。 俭欲固应知足足,忘形谁问是肩肩。 香山已写丹青像,洛诵仍凭副墨传。 诗词问答问:戊午仲春同甲小集次旧韵的作者是谁?答:周必大 周必大戊午仲春同甲小集次旧韵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颍川(1). 汉 将 灌夫 的代称。 夫 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使酒,家财千万,食客日近百人,曾称霸 颍川 。 唐 王维 《老将行》:“誓令 疏勒 出飞泉,不似 潁川 空使酒。” (2). 汉 黄霸 的代称。 霸 曾任 颍川 太守,有政绩。后常用作称颂有政绩官吏之典。 唐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诗:“司徒 汉 家重,国典 潁川 徵。”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尤多 蜀 郡理,更得 潁川 謨。”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分符 潁川 政,弔 屈 洛阳 才。” 冯集梧 注:“《黄霸传》:为 潁川 太守,得吏民心,治为天下第一。” (3). 汉 荀淑 家子弟的代称。 淑 , 颍川 人,少有高行,有子八人,均为时贤,故称。 唐 权德舆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伯仲尽时贤, 平舆 与 潁川 。” 同生(1).谓同父所生。因以指兄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后汉书·郑玄传》:“咨尔焭焭一夫,曾无同生相依。”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后汉书>札记·张纯曹褒郑玄传》:“同生,谓兄弟。”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五:“依依同生,恩篤情结。” (2).同年出生。 宋 文彦博 《奉陪伯温中散等作同甲会》诗:“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 (3).一起活着。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五:“咱俩生就同生,死就同死!” 疑年(1).怀疑他人的年龄。《左传·襄公三十年》载: 晋悼夫人 食舆人之城 杞 者, 绛县 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同食者疑其年,使以实告。老者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师旷 推断老人为七十三岁。 史赵 、 士文伯 测算其日数为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大夫 赵武 乃召老人而谢过,因授以田亩,任以为 绛县 师。后遂以“疑年”指有才德的民间老人。 唐 权德舆 《酬冯绛州早秋绛台感怀见寄》诗:“武符颁美化,亥字访疑年。” (2).特指前人年龄有疑问而未能确定者。 清 钱大昕 有《疑年录》四卷。 何妨(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无心(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即是(1).如此。《庄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2).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知之真切篤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足足不少于 足足两个小时的工作 忘形忘掉言行的分寸 得意忘形 肩肩瘦小细长貌。《庄子·德充符》:“ 闉跂支离无脤 説 卫灵公 。 灵公 説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陆德明 释文引 李轨 曰:“羸小貌。” 唐 刘禹锡 《有獭吟》:“人立寒沙上,心专脰肩肩。”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诗》:“全人脰肩肩,瓮盎嫵且宜。” 香山(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龙门山 之东。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筑石楼,自号 香山居士 。(2)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相传 吴王 种香处。下有采香径。(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岭之一。主峰 鬼见愁 ,形势峻拔。名胜古迹有 碧云寺 、 静宜园 、 双清别墅 、 香山寺 、 朝阳洞 等。园林清幽,景色宜人。为京郊游览胜地。 (2). 洛阳 龙门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称。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 洛 都四郊,山水之胜, 龙门 首焉; 龙门 十寺,观游之胜, 香山 首焉。”参见“ 香山寺 ”。 丹青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洛诵反复诵读。洛,通“ 络 ”。连络。《庄子·大宗师》:“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 成玄英 疏:“临本谓之副墨,背文谓之洛诵。初既依文生解,所以执持披读;次则渐悟其理,是故罗洛诵之。” 宋 楼钥 《久不作诗喜仲兄迁邻居因成长句》:“儿曹亦可乐,洛诵声洋洋。”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己录》:“今人书札多用‘洛诵’字。本《庄子》‘洛诵之子,闻之瞻明。’洛、络通。 吕 注:‘谓绵络贯穿而诵之。’又《春秋説·题辞》云:‘洛之为言绎也,言水绎绎有光辉也,故字又从水,作洛亦通。’” 副墨(1).指文字,诗文。《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文字是翰墨为之,然文字非道,不过传道之助,故谓之副墨。” 宋 范成大 《次韵知府王仲行尚书鹿鸣燕古风》:“今晨梅驛动,副墨到衡宇。” 清 金农 《访韦隐君用良山居》诗:“两朝耆硕遗风邈,百氏菁华副墨传。”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譬诸副墨之子,洛诵之孙,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 (2).副本。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候稍閒,搜索副墨,録以求教。”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山左金石志序》:“ 赤亭 亦有《益都金石志稿》,竝録之,得副墨。”参见“ 副本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