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绍昙 |
释义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原文万叠青山,一溪流水。幽鸟绵蛮,烟萝锁翠。 瑞岩活计无多,徒挂傍人唇齿。 彻骨贫穷,熏天富贵。 一阵西风丹桂香。 二三子,吾无隐乎尔。 诗词问答问:偈颂一百一十七首的作者是谁?答:释绍昙 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溪流山间的小股水流;溪水 绵蛮亦作“緜蛮”。 烟萝亦作“烟萝”。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準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入烟萝,欲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唐 裴铏 《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周楞伽 辑注:“烟萝,道家称隐居修真的地方。” 宋 苏舜钦 《离京后作》诗:“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锁,惆悵别烟萝。”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无处着烟萝。” 活计(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无多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唇齿(1) 唇和齿的合称 (2)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吴、 蜀乃唇齿也。——《三国演义》 (3) 议论 怀着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里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 》 彻骨深透入骨,比喻程度极深 寒风彻骨 贫穷缺乏物质财产的状态;家境穷,没有什么钱财 贫穷的一家 熏天(1).形容气势极盛。《吕氏春秋·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寒;涸阴凝地,无累陵火之热。”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勔 恃恩自恣,遣人讽之,且席以熏天之势。” (2).形容气味浓重。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 刘伶 喝得酒气熏天。” 富贵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一阵一段时间 一阵笑声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丹桂一种常绿灌木,雌雄异株,叶长椭圆形,开橘红色花,香味很浓,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又叫“金桂” 二三子诸位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无隐(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乎尔(1).语气助词。表感叹。《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孟子·尽心下》:“由 孔子 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赵岐 注:“乎尔者,叹而不怨之辞也。” (2).语气助词。表询问。《穀梁传·庄公三十年》:“何善乎尔?”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