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次韵蚤蚊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范成大 |
释义 | 次韵蚤蚊原文羽虫ㄠ魔塞区寰,造化胡为弗疾顽。长养淤泥草木处,纵横大地山河间。 夜声雷动人力屈,秋喙花开天理还。 但愿江湖无白鸟,何须金鼎铸神奸? 诗词问答问:次韵蚤蚊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范成大次韵蚤蚊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羽虫(1).鸟类。虫,古代作为动物的总称。《孔子家语·执辔》:“羽虫三百有六十而凤为之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恩及于火,则火顺人而甘露降;恩及羽虫,则飞鸟大为,黄鵠出现,凤凰翔。” 隋 卢思道 《孤鸿赋》:“惟此孤鸿,擅奇羽虫。” (2).有翅的小虫。 唐 杜甫 《夏夜叹》诗:“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区寰境域;天下。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皇之遁世,屯难方阻,眷此区寰,閔尔沦胥。”《魏书·羊深传》:“使区寰之内,竞务仁义之风;荒散之餘,渐知礼乐之用。” 唐 钱起 《裴仆射东亭诗》:“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 宋 苏轼 《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流散民间刘购得之》:“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造化(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胡为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长养(1).抚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汉 仲长统 《理乱篇》:“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清 薛福成 《顾贞女传》:“ 贞女 抚之,如抚 福基 ,长养教诲,以至成人。” (2).长大;生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敦煌曲子词·叹五更》:“一更初,自恨长养枉生躯,耶孃小来不教授,如今争识文与书。” 李广田 《山水》:“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末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末滑,这末圆,又这末好看。” 淤泥(1) 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参见“软泥”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纵横(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大地(1) (2) 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河间水流方向一致的相邻河流之间的地区 雷动声音如响雷震动 台下欢声雷动 力屈力竭。《庄子·天运》:“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后汉书·庞参传》:“百姓力屈,不復堪命。”《南史·宇文脩传》:“ 魏 相 安定公 宇文泰 遣书喻之,力屈乃降。”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四:“蛇知力屈不免,回身张口向之。” 天理(1) 自然法则;天道,天然的组织结构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2) 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 * 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 (3) 道义 (4) 天性 但愿只希望;只愿 但愿我重新变得年轻 白鸟(1).白羽的鸟。鹤、鹭之类。《诗·大雅·灵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唐 刘长卿 《题魏万成江亭》诗:“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鹭》:“鷺鷥、丝禽、雪客、舂锄、白鸟。” 陈毅 《中秋》诗:“红云滚滚稻粱熟,白鸟翻翻荷柳愁。” (2).蚊的别名。《大戴礼记·夏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白鸟,蚊也。 齐桓公 卧於 柏寝 ,谓 仲父 曰:‘吾国富民殷,无餘忧矣。一物失所,寡人犹为之悒悒,今白鸟营营,饥而未饱,寡人忧之。’因开翠纱之幬,进蚊子焉。” 清 曹寅 《西轩纳凉口号》之六:“六月此间无白鸟,藤轮随意入 华胥 。” (3).比喻贪夫、赃吏。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仇兆鳌 注:“白鸟比贪夫,青蝇比谗人。” 宋 苏舜钦 《答子履》诗:“苍蝇休聚谤,白鸟已为羣。” 宋 黄庭坚 《卫南》诗:“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 何须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金鼎(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沉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神奸亦作“ 神奸 ”。1.能害人的鬼神怪异之物。《左传·宣公三年》:“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 杜预 注:“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安能入山泽不逢恶物,辟除神姦乎?”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三槐以鼐鼎象物,知其神奸;五等以桓珪班瑞,守其宫室。”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尽三江於一吸,吞鱼龙之神姦。”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观人如列鼎,欲察神姦状。” (2).奸诈狡猾的人。 明 屠隆 《綵毫记·禄山谋逆》:“裂土控 燕 韩 ,部落连蕃 汉 ,包藏逆节伏神奸,一举神州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回目:“内外吏胥神奸狙猾,风尘妓女豪侠多情。” 锺敬文 《念总理》诗之五:“疑信谤忠从古事,念沙射影恨神奸。” 见“ 神姦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