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菩萨蛮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杜安世 |
释义 | 菩萨蛮原文游丝欲堕还重上。春残日永人相望。 花共燕争飞。 青梅细雨枝。 离愁终未解。 忘了依前在。 拟待不寻思。 刚眠梦见伊。 诗词问答问:菩萨蛮的作者是谁?答:杜安世 杜安世菩萨蛮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游丝(1) 漂浮在空中的蛛丝 (2) 调节计时器摆轮运动的细小弹簧。比喻飘动的淡淡烟气 春残春将尽。 唐 王建 《谢田赞善见寄》诗:“自知酒病衰肠怯,遥怕春残百鸟凌。” 五代 齐己 《蝴蝶》诗:“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 宋 陆游 《南郑马上作》诗:“ 南郑 春残信马行,通都气象尚峥嶸。” 日永(1).指夏至。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故云。《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孔 传:“永,长也,谓夏至之日。” (2).指夏天白昼长。《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郭璞 《夏诗》:“融风拂晨霄,阳精一何冏。闲宇静无娱,端坐愁日永。” 唐 韦应物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诗:“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明 夏完淳 《端午赋》:“朱明日永,丽节天中。” 人相(1).人的相貌、形貌。 唐 皮日休 《相解》:“今之相工,言人相者,必曰某相类龙……某至公侯。” 巴金 《坚强战士》:“他躺在草地上,深身湿得象一只落汤鸡,他已经失去人相了。” (2).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法华经得相法》:“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 (3).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 黄遵宪 《以莲菊桃作歌》:“众花照影影一样,曾无人相无我相。” 青梅青色的梅子 细雨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离愁离别的愁苦 离愁别绪(离别亲友的愁苦心情) 依前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拟待犹打算。 宋 黄庭坚 《好女儿》词:“拟待不思量,怎奈向、目下恓惶。”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花阴边,柳阴边,几回拟待偷怜不成怜。” 不寻思犹不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絶早侵晨,早与他忙梳裹,不寻思虚脾真箇。”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二折:“諕的我悠悠的魂魄飞,不寻思当街上正是哥哥睡。” 眠梦犹睡梦。形容睡熟时的状态。 许地山 《枯杨生花》:“第二晚,在眠梦中,忽然‘花拉’一声,船面随着起一阵恐怖的呼号。” 诗文赏析这首闺怨词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 ,含蓄委婉,独具特色。 起笔“游丝欲堕还重上 ”,词人就抓住在空中飘摇不定的“游丝”来大做文章,是颇具匠心的 。“游丝”,也就是“睛丝”、“飞丝”、“烟丝”,是一种虫类吐出的极细的丝缕,飘浮在空气之中,如果天气睛朗,阳光璀灿,有时还可发现这种“游丝”在空中闪着水晶般透明的耀眼的光泽。作者通过这一细微的事物反映出痴情少女内心的微妙的波动,反映出这位少女对春天、对青春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词“游丝”一句,含蓄曲折,一语双关。它表面上似在写景,实际却在写少女的心境,用的是“谐音隐语”手法。词里“游丝 ”,正是有意与“相思”的“思”字双关。这一句形象地说明,少女的相思之情跟天上飘飞不定的“游丝”一样,一忽儿,象是要坠落下来;一忽儿,又扶摇直上。刚刚平静下来的内心,也因此卷起了感情的涟漪。这不仅增强了词的韵味,同时它还把词中的景、事、情串接在一起,使全词意境和谐完整。 第二句:“春残日永人相望”。说在此情况下,“相望”的时间也随之增长了 。“春残 ”,点明季节,春归而人未归。“日永”,白昼廷长。 “花共燕争飞 ,青梅细雨枝”二句是对“春残”的补充,同时,它又是“人相望”的必然结果。虽然这位少女“相望”的是“人”,但因“人”在千里之外,可望而不可及,她所能见到的便只能是落红伴着双飞的紫燕纷纷飘坠,是被雨滋润过的梅枝上的青青梅子。 这两句还兼有映衬与象征作用。花落春归,燕已飞回,而人却杳无归期。 过片“离愁”二字,很自然地成为上下片转折过渡的关键,并具有画龙点睛的妙用 。“离愁”与“游丝”上下呼应 。“离愁”因有“游丝”的映衬而显得鲜明具体,“游丝”以“离愁”为内涵愈加显得充实。 因之,即使相望很久,都未能冲淡她的“离愁 ”,故曰“终未解”。不仅如此,词人还补足一句:“忘了依前在。”“忘了”二字之下省略了一个宾语,即末句的“伊 ”。即使你想方设法去忘却他,可他还是跟从前一样,清清楚楚地再现于你的眼前,再现于你的心头。 接着又写了两句:“拟待不寻思,刚眠梦见伊。”以申明此意。“不寻思”即“忘了 ”,“梦见伊”即“依前在”。作者不是正面表达她渴望与所思之人梦中相会,而是以“拟待不寻思”先跌一笔,再以“刚眠梦见伊”点出正意,来一个否定之否定,运笔新奇,因而就更引人入胜。 这首词格调清新自然,情真意切,运思手法颇得民歌风韵,有语浅而意深之妙。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