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公无渡河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陈标 |
释义 | 公无渡河原文阴云飒飒浪花愁,半度惊湍半挂舟。声尽云天君不住,命悬鱼鳖妾同休。 黛娥芳脸垂珠泪,罗袜香裾赴碧流。 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诗词问答问:公无渡河的作者是谁?答:陈标 全唐诗:卷508-4 参考注释阴云云层密布,天色阴暗 飒飒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秋风飒飒 寒雨飒飒 浪花(1) 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 (2) 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现象 (3) 随意乱花 惊湍犹急流。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山气冒山岭,惊湍激严阿。” 唐 韩愈 《龊龊》诗:“ 河 堤决 东郡 ,老弱随惊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水语·昌乐泷》:“滩流贔怒,惊湍飞注。” 云天天空高处;云层上面 直上云天 不住(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悬鱼(1).上钩的鱼。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悬鱼惑於芳饵,槛虎死於笼狐。”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多病多愁减带围,困纍纍命若悬鱼。” (2).《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 续 受而悬於庭;丞后又进之, 续 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晋书·姚兴载记下》:“然明不照下,弗感悬鱼。” 宋 徐积 《和路朝奉所居》之六:“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 南阳 悬鱼之庭,卷不离手; 魏郡 课树之暇,目以代耕。”亦作“ 悬枯 ”、“ 悬枯鱼 ”。《陈书·宗元饶传》:“求粟不猒,愧 王沉 之出賑;徵鱼无限,异 羊续 之悬枯。” 清 宋琬 《送别俞眉仙归新安》诗:“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 (3).佩带鱼符或鱼袋。《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带,悬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只今画袴悬鱼,朱扉施马。” (4).铃柄上的鱼形饰物。《太平御览》卷三三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铃柄施悬鱼。鱼者,欲君臣沉静如鱼之入水,不可復得闻见耳。” (5).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 明 唐寅 《题自画水山》诗:“乱山杂云晓葱蘢,遥见悬鱼是梵宫。” 同休谓同享福禄。 唐 韩愈 《皇帝即位贺宰相启》:“相公翼亮圣明,大庆资始,伏惟永永,与国同休。”参见“ 同休共戚 ”。 黛娥指美女。 宋 葛长庚 《 * 赋》:“黛娥歌宾云之曲,玉妃舞紫茸之茵。” 珠泪指像珠子一样的泪滴 珠泪纵横 罗袜亦作“ 罗韈 ”。丝罗制的袜。 汉 张衡 《南都赋》:“脩袖繚绕而满庭,罗袜躡蹀而容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碧流绿水。 唐 孟浩然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诗:“洲势逶迤遶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后蜀 顾敻 《河传》词:“碧流纹细,緑杨丝輭。” 宋 苏轼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 应修人 《新柳》:“软风吹着,细雾罩着,浅草托着,碧流映着--春色已上了柳梢了。” 岂能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衔木口叼树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三:“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参见“ 衔石填海 ”。 遗恨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 吾遗恨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箜篌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