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伏龟山北隅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徐铉 |
释义 | 题伏龟山北隅原文兹山信岑寂,阴崖积苍翠。水石何必多,宛有千岩意。 孰知近人境,旦暮含佳气。 池影摇轻风,林光澹新霁。 支颐藉芳草,自足忘世事。 未得归去来,聊为宴居地。 诗词问答问:题伏龟山北隅的作者是谁?答:徐铉 全唐诗:卷754-21 参考注释岑寂高而静;清冷 去帝乡之岑寂。——《鲍照赋》 阴崖背阳的山崖。 汉 马融 《长笛赋》:“惟籦笼之奇生兮,于 终南 之阴崖。” 唐 韦应物 《怀琅邪深标二释子》诗:“白雪埋大壑,阴崖滴夜泉。”《西游记》第九一回:“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 苍翠嫩绿的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水石(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孰知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近人(1) 近代的或现代的人 (2) 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 近人不说远话 旦暮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吾攻赵,旦暮且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佳气(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 * 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轻风(1) (2) 气象学上指2级风:人的脸感觉有风,树叶有些微响,旗帜开始飘动 (3) 泛指轻微的风;小风 轻风拂面 林光(1). 秦 代离宫名。《三辅黄图·宫》:“ 林光宫 , 胡亥 所造,纵广各五里,在 云阳县 界。”《汉书·郊祀志下》:“三月甲子,震电灾 林光宫 门。” 颜师古 注:“ 林光 , 秦 离宫名也。” 汉 张衡 《西京赋》:“覛往昔之遗馆,获 林光 於 秦 餘。”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其谈宫殿,则远拟瑶臺琼室,近效 阿房 、 林光 ,以千门万户为局促,以 昆明 、 太液 为浅陋。”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洪波 陪饮帐, 林光 宴 秦 餘。” (2).透过树林的阳光。 唐 许敬宗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鹊度林光起,鳧没水文圆。” 宋 欧阳修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鵶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 新霁雨雪后初晴。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寒更报新霽,皎月悬半破。” 郁达夫 《薄奠》下:“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拿了一根手杖,踏出门去。” 支颐以手托下巴。 唐 白居易 《除夜》诗:“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宋 苏轼 《 * 阿罗汉颂》:“第六尊者右手支颐,左手拊穉师子,顾视侍者择瓜而剖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每为之鼓《天女謫降》之操,輒支颐凝想,若有所会。” 芳草(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自足(1) 自我满足 (2) 自己觉得满意 世事(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归去来(1).辞赋篇名。 晋 陶潜 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宴居闲居。一般指公余无事时。《国语·楚语上》:“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张光晟》:“ 光晟 即奔马诣 泚 曰:‘人主出京,公为大臣,岂是宴居之日!’” 清 刘大櫆 《<汪在湘文集>序》:“余穷无所用於世,宴居独处,尝取 三代 、 秦 、 汉 以来贤人志士之所为文章,伏而读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