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少年游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杨.泽.民 朝代:宋代 |
释义 | 少年游原文三分芳髻拢青丝。花下见仙姿。 殢雨情怀,沾风踪迹,相见恨欢迟。 能言艳色如桃李,曾折最先枝。 冶叶丛中,闲花堆里,那有者相知。 诗词问答问:少年游的作者是谁?答: 少年游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三分(1).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孙华 《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 (2).指 三国 史话。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卖《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 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 唐 孔颖达 疏:“此梅虽落,其实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青丝(1) 黑发 一缕青丝 (2) 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3) 青色的丝绳 仙姿(1).仙人的风姿。形容清雅秀逸的姿容。 唐 郑嵎 《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襟袖皆仙姿。” 明 屠隆 《彩毫记·夫妻玩赏》:“佛果前身号 金粟 ,仙姿现世是 青莲 。” (2).用以形容非凡的姿貌。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仙姿不受凡眼污,风敛天香瘴烟里。”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二:“但见那--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 殢雨见“ 殢云尤雨 ”。 情怀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畅舒情怀 踪迹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相见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能言(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鬼谷子·中经》:“能言者儔善博惠。”《世说新语·文学》“ 晏 闻 弼 名” 刘孝标 注引《王弼别传》:“ 弼 字 辅嗣 , 山阳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餘岁便好 庄 老 ,通辩能言,为 傅嘏 所知。” 宋 叶适 《制科》:“用科举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来,能言之士有是论矣。”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故 曹 刘 阮 陆 ,下及 李 杜 ,异曲同工,各擅其时,并称能言,何也?” (2).议论而有见解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能言莫不襃 尧 ,而 尧 政不必皆得也;举世莫不贬 桀 ,而 桀 事不必尽失也。” 北魏 《高湛墓志》:“皇上动哀,能言洒泪。” 艳色亦作“艷色”。1.艳丽的姿色。 汉 阮瑀 《鹦鹉赋》:“惟翩翩之艷色,诞嘉类於京都。”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復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花。”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艳色知为天下传,高门愁被旁人妬。” (2).代称美女。 唐 杨郇伯 《送妓人出家》诗:“从今艳色归空后, 湘 浦应无解珮人。” 桃李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曾折屈曲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与猗靡”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淮南》所谓‘曾折摩地,扶与猗委’也。” 闲花亦作“闲花”。1.指野花。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閒花满地落无声。”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门前流水斜还直,篱外閒花白復红。” 清 陈梦雷 《建溪舟行》诗之一:“新涨平江树,闲花护客舟。” 郭小川 《青松歌》:“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 (2).幽雅的花。閒,通“ 嫺 ”。 唐 沉佺期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诗:“閒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相知(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京本通俗小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