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百一诗 一 |
朝代 | 魏晋 |
作者 | 应璩 |
释义 | 百一诗 一原文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着。 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 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 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 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 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 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 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 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 惭媿靡所如。 诗词问答问:百一诗 一的作者是谁?答:应璩 参考注释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君子(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高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著。《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宿着久负盛誉。《文选·应璩<百一诗>》:“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吕延济 注:“宿,久也。” 侵诬侵害诬蔑。 汉 应璩 《百一诗》之一:“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蜀 杜光庭 《郑顼别驾本命醮词》:“或雪志於侵诬之际,或涤瑕於猜忿之中。” 前者所述两种情况的前一种;所述两物的前一物;所述的两人、两团体的前一人或前一团体 隳官罢官;解职。《文选·宋玉<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曰:“隳,废也。”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閭。” 唐 包佶 《戏题诸判官厅壁》诗:“愿留今日交欢意,直到隳官谢病时。”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上书对策,指陈其失,隳官获谴,无所顾虑。” 有人(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田家(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所有(1) 占有,有支配权 这些都归你所有 (2) 占有的东西 尽其所有 (3) 全部,一点也不剩下 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阿Q正传》 酌醴酌酒。《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三国 魏 嵇康 《杂诗》:“鸞觴酌醴,神鼎烹鱼。”《新唐书·礼乐志七》:“盥手洗觶,酌醴,加柶覆之。” 枯鱼(1).干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孙叔敖 相 楚 ,栈车牝马,糲饼菜羹,枯鱼之膳……其俭偪下。”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一:“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宋 陆游 《久雨杜门遣怀》诗:“城闉路断吾何恨,浊酒枯鱼亦破颜。”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访蔡四芹溪》诗:“即焚枯鱼酌麦醴,中郎风味千古存。”参见“ 枯鱼之肆 ”。 (2).困于涸辙之鱼。 唐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诗:“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清 张维屏 《三元里》诗:“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功德(1)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承明庐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 。又 三国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门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 承明庐 。《汉书·严助传》:“君厌 承明 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承明庐 在 石梁阁 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庐 。” 张铣 注:“ 承明 ,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 承明庐 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 承明庐 。”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暂辞 承明庐 ,归侍 扶风 帐。” 于此(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仁智居《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以山水宜人的住处为“仁智居”。《文选·应璩<百一诗>》:“所占於此土,是谓仁智居。” 吕向 注:“仁智,谓有山水也。”参见“ 仁智乐 ”。 文章(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经国治理国家。《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宋 苏轼 《永裕陵十月旦表本制》:“休老劳农,追述养民之政;厉兵讲武,敢忘经国之谋。”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他们这次推翻 曹锟 、 吴佩孚 ,固然是很有功劳,我们只可以在会议之中,特别设法酬谢,不能说会议的经国大事,便由他们把持。” 筐箧用竹枝等编制的狭长形箱子。《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篋,实府库。筐篋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南史·刘苞传》:“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篋盈满。”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自是诸 猺 妇来者至数百人,夫人倾筐篋针头线尾皆尽,犹不能给。” 尺书(1).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秦 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文选·应璩<百一诗>》:“文章不经国,筐篋无尺书。” 李善 注引 刘向 《新序》:“府库之藏金玉,筐篚之橐简书。” (2).指书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越王 悦兮忘罪除, 吴王 欢兮飞尺书。” 唐 刘沧 《留别崔澣秀才昆仲》诗:“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岁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棠》诗之二:“半偈偶题 苏玉局 ,尺书烦寄 谢公墩 。” (3).指诏书。《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僧令法师墓志铭>》:“见重 高帝 ,尺书屡发。”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林子山诗》:“轻薄子犹诵其出山诗云:‘尺书中夜至,清晓即扬鞭。’” 明 宋濂 《渊颖先生传》:“此小丑耳,何必上勤王师,使某持尺书諭之足矣。” 用等(1).指牲器的等级。《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 郑玄 注:“用等,牲器尊卑之差。” (2).犹言凭什么。《文选·应璩<百一诗>》:“文章不经国,筐篋无尺书。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李善 注:“乃用何等而称才学。” 称才美才,贤才。《后汉书·陈蕃传》:“夫狱以禁止姦违,官以称才理物。若法亏於平,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参见“ 称材 ”。 往往(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叹誉赞叹称誉。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至於三国,既无叹誉一言。” 汉 应璩 《百一诗》:“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叹誉以为奇童。”《宋史·孙永传》:“ 韩琦 读其诗,叹誉之。” 避席亦作“ 避廗 ”。1.古人席地而坐,离席起立,以示敬意。《吕氏春秋·慎大览》:“ 武王 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廗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 李善 注:“《孝经》曰:‘ 曾子 避席。’廗与席古字通。”《汉书·灌夫传》:“已 婴 为寿,独故人避席,餘半膝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於是避席礼谢,深加敬叹。”《三国演义》第四回:“ 允 避席问曰:‘ 孟德 有何高见?’” (2).指让席,以示敬意。《庄子·盗跖》:“謁者復通, 盗跖 曰:‘使来前!’ 孔子 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 盗跖 。” (3).泛指离席。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觴客未毕,勿避席而起。” (4).指逃席。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主人, 让 闻我主索地, 赵君 避席,主人反欲见伐。” (5).犹离职。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永悟侍者》:“ 悟 曰:‘事既彰露,彼不宜復留。’遂遣出院。未几, 悟 亦避席,与之姪过 南康 。” (6).回避,避退。 宋 洪迈 《夷坚志补·凤翔道上石》:“两屏相对,列于便殿燕几,他珍器百种皆避席。”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花面冲场,正生避席,非关倒置梨园,祇为从来雅尚。” 自陈自己陈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李斯 使人遗 非 药,使 * 。 韩非 欲自陈,不得见。” 汉 应瑒 《百一诗》之一:“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宋史·赵景纬传》:“公田派买不均之敝,听民自陈,随宜通变,以安田里之生。”《清史稿·世祖纪》:“壬辰,尚书 刘昌 自陈年老,致仕。” 贱子谦称自己。《汉书·游侠传·楼护》:“时请召宾客, 邑 居樽下,称‘贱子上寿’。”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柳亚子 《 * 先生六十寿诗》:“贱子倾心久,神交许我狂。”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宋人指 周 代 宋国 人。 宋 人为 殷商 后代,受到 周人 的歧视,被讥为“蠢殷”、“顽民”。因此,在先 秦 旧籍中, 宋 人常被作为“蠢人”的代称。《庄子·逍遥游》:“ 宋 人资章甫而适诸 越 , 越 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孟子·公孙丑上》:“ 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韩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为 宋国 笑。”参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惭媿亦作“慙媿”。见“ 惭愧 ”。 所如所往。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明 陈子龙 《钓竿行》:“风雷在鳞甲,浩然纵所如。”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