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唐紫微知苏台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送唐紫微知苏台原文洞庭五月水生寒,卢橘杨梅已满盘。泰伯庙前看走马,阖闾城下见骖鸾。 吴娃结束迎新守,府吏趋锵拜上官。 曾过杨州能惯否,刘郎盏底劝须宽。 诗词问答问:送唐紫微知苏台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参考注释洞庭(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月水即月经。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 交州 夷民﹞涂毒药於鏑锋,中人即死。其俗誓不以此药治语人。治之,饮妇人月水及粪汁,时有差者。” 唐 孙思邈 《千金宝要·妇人》:“产后,月水往来多少不定,或不通。” 宋 欧阳修 《又三事》:“ 虫儿 具招虚伪事甚详,云自正月至今,月水行,未尝止,今方行也。” 俞樾 《茶香室丛钞·申红》引 清 赵学敏 《本草拾遗》:“猴经一名申红,深山羣猴聚处极多,每於草间得之,色紫黑成块,夹细草屑。云是母猴月水也,治乾血癆。”参见“ 月经 ”。 卢橘枇杷 卢橘杨梅次第新。——宋· 苏轼《惠州一绝》 杨梅杨梅属(Myrica)常绿灌木或乔木,叶子狭长,花褐色,雌雄异株。果实表面有粒状突起,紫红色或白色,味酸甜,可以吃 满盘最高价钱,最大数目 走马(1) 骑着马跑 平原走马 (2) 善跑的马 团长有一匹棕色马,是匹好走马 阖闾城亦作“ 闔庐城 ”。 苏州 的别称。《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 ” 唐 张守节 正义:“ 吴 ,国号也。 太伯 居 梅里 ,在 常州 无锡县 东南六十里……至二十一代孙 光 ,使 子胥 筑 闔閭城 都之,今 苏州 也。”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春风倚棹 闔閭城 ,水国春寒阴復晴。” 明 唐寅 《春日城西》诗:“衣试新裁袜试穿, 闔閭城 外暮春天。” 清 钱谦益 《夜泊浒墅关却寄董太仆崇相》诗之二:“ 闔庐城 下雨萧萧,有客方舟共策 辽 。” 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文选·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驂鸞腾天。” 吕向 注:“御鸞鹤而升天汉。” 唐 薛逢 《汉武宫词》:“絳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驂鸞。”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仙人驂鸞倏来往,烟鬟雾珮流云霰。” 清 舒位 《黔俗以试院丹笔写魁星相饷遗为是诗》:“想见白袍吟立鹤,仗伊綵笔去驂鸞。” 吴娃吴 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使 先施 、 徵舒 、 阳文 、 段干 、 吴 娃、 閭娵 、 傅予 之徒……嬿服而御。” 李善 注:“皆美女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年》:“ 主父 初以长子 章 为太子,后得 吴娃 ,爱之。” 胡三省 注:“ 吴 娃…… 吴 楚 之间谓美女曰娃。” 清 方文 《赠万年少》诗:“挟瑟 吴 娃媚,临书 魏 傅工。” 鲁迅 《无题》诗:“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结束(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迎新(1) 迎接新春 (2) 欢迎新来的人,特别是学校迎接新生入校 府吏(1).官吏。《淮南子·主术训》:“府吏守法,君子制义。”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诗:“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 (2).指州郡长官的属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趋锵形容朝拜、进谒时步趋中节。 宋 梅尧臣 《送唐紫微知苏台》诗:“ 吴 娃结束迎新守,府吏趋鏘拜上官。”《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此时不及寒暄,便恭肃趋鏘,上堂给父母请了安。”参见“ 趋蹌 ”。 拜上(1).代人传语致意或托人传语致意的敬词。《水浒传》第二十回:“ 晁头领 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见今做了 梁山泊 主都头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你拜上你家老爷,説 金老爷 的字是在京师王爷府里品过价钱的:小字是一两一个,大字是十两一个。” (2).拜上帝。 洪秀全 把基督教教义与农民革命思想结合起来,组织拜上帝会,后来即依靠这些会众举行 太平天囯 起义。 清 张汉 《鄂城纪事诗》:“二十五人同拜上,各归司马各投军。”自注:“拜上者,拜上帝。” 刘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