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四月辞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李昱 |
释义 | 四月辞原文花落长门草青处,十二阑干扑飞絮。 象床玉手印腮红,隔梦一声啼绿树。 笑将金弹打流莺,谁遣芳菲被春误。 凤钗不整双鬟雾,爽风新扇题纨素。 诗词问答问:四月辞的作者是谁?答:李昱 注释1. 押词韵第四部 参考注释长门汉 宫名。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蜀郡 成都 司马相如 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 相如 为文以悟主上, 陈皇后 復得亲幸。”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独有 长门 里,蛾眉对晓晴。” 宋 辛弃疾 《摸鱼儿·淳熙己亥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妬。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天雨花》第二一回:“你四人身入 长门 ,红颜薄命。”参见“ 长门怨 ”。 十二阑干曲曲折折的栏杆。十二,言其曲折之多。 宋 张先 《蝶恋花》词之一:“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捲。” 清 陈廷焯 《蝶恋花》词:“镇日双蛾愁不展,隔断中庭,羞与郎相见。十二阑干閒倚遍,凤釵压鬢寒犹颤。”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象床亦作“ 象牀 ”。象牙装饰的床。《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出行国,至 楚 ,献象床。” 鲍彪 注:“象齿为床。”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辞》之二:“象牀瑶席镇犀渠,雕屏匼匝组帷舒。” 唐 李贺 《恼公》诗:“象床缘素柏,瑶席卷香葱。”《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自非女与壻对坐象床,断不能辨其孰为新妇也。” 玉手(1).洁白如玉的手。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 茅盾 《新疆风土杂记》诗:“昨夜挂枝劳玉手, 藐姑仙子 下 天山 。” (2).为对友人之手的敬称。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驪驹日就道,玉手行可执。” 腮红涂在面庞上使肤色红润的化妆品,有粉质和油质的两种 金弹(1).金制的弹子。 唐 李商隐 《富平少侯》诗:“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牀在井头。” 冯浩 笺注引《西京杂记》:“ 韩嫣 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儿童每闻 嫣 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之五十:“宫女推篷犹自笑,閒抛金弹打沙鸥。”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过辽后梳妆楼》词:“红墙外,谁抛金弹?年小 富平侯 。” (2).比喻金橘。 明 于谦 《夏日忆故乡风景》诗:“红綃焕烂蜀葵开,金弹纍垂卢橘熟。” 流莺1、亦作“ 流鸎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襍流鶯。” 宋 晏殊 《酒泉子》词:“春色初来,徧拆红芳千万树,流鸎粉蝶鬭翻飞。” 明 谢谠 《四喜记·冰壶重会》:“春昼日迟迟,朝罢身无事,流鶯百囀度高枝,不觉添诗思。” 清 龚自珍 《高阳台》词:“问春人,知否园亭,啼徧流鶯。” 2、流莺还有一层隐晦的含意,就是无固定场所在街头拉客的妓女。芳菲(1) 花草香美的样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凤钗钗的一种。妇女的首饰。钗头作凤形,故名。 唐 李洞 《赠入内供奉僧》诗:“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釵。”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钗子》:“ 始皇 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釵。” 元 任昱 《上小楼·题情》曲:“巴到明,空自省,青楼薄倖。恨分开凤釵鸞镜。” 不整不端正,不整齐。《左传·宣公十二年》:“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云鬢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王 一日游市廛,忽遇 赵 东楼,巾袍不整,形色枯黯。” 双鬟(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陆游 《春愁曲》:“ 蜀 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有双鬟女子立道旁树下,絶色也。”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孙》诗:“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闺情》词:“急唤双鬟,为儂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 (4).指千金高价。语本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 胡 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 沉著作 述师 以双鬟纳之。” 爽风方言。通风。 周立波 《艾嫂子》:“这里很爽风,又朝阳。” 纨素洁白的绸子 腰若流纨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