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读唐人于濆、刘驾诗
朝代 宋代
作者 杨万里
释义

读唐人于濆、刘驾诗原文

刘驾及于濆,死爱作愁语。
未必真许愁,说得乃尔苦。
一字入人目,蜇出两睫雨。
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
坐令无事人,吞刃割肺腑。
我不识二子,偶览二子句。
儿曹劝莫读,读著恐愁去。
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
一篇读未竟,永慨声已屡。
忽觉二子愁,并来遮不住。
何物与解围,伯雅烦尽护。

诗词问答

问:读唐人于濆、刘驾诗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读唐人于濆、刘驾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说得

(1).说;可以说。《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蒋兴哥 道:‘小壻不好説得,但问令爱便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至于这也和其他的文艺一样,要有好的内容和技术,那是不消说得的。”如:这句话说得。

(2).说到。《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只是纔説得儿子回心,清浄了这几日,老娘心里好不喜欢。”

乃尔

(1).犹言如此。 三国 魏 曹操 《杨阜让爵报》:“ 姜叙 之母,劝 叙 早发,明智乃尔。” 宋 杨万里 《观雪》诗:“屑云作粉如何湿,琱玉为花乃尔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我谓南人不復反矣,傖楚何敢乃尔!”

(2).竟然如此。《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道过 滎阳 ,止主人舍,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 子训 曰:‘乃尔乎?’”

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入人

谓打动人,为人所感受、理解。 明 胡应麟 《诗薮·南度》:“ 宋 人诗,最善入人,而最善误人。” 朱自清 《杂文遗集·歧路灯》:“这种对照的取材,正是容易入人的,表达理想的法子。”

莫教

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入心

犹会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与 桓宣武 共听讲《礼记》, 桓 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一滴

(1).液体的一个小点。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 唐 韩偓 《秋霖夜忆家》诗:“不知短髮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纔一滴。”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尔。” 茅盾 《子夜》十七:“蓦地,他站了起来,冷冷地狞笑。最后一滴力又回到他身上了。”

痛楚

肉体的痛苦或精神的苦楚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事人

(1).事奉人;服侍人。《论语·先进》:“ 季路 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礼记·礼运》:“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事人则失位。” 汉 班固 《 * 通·嫁娶》:“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

(2).奉承人;讨好人。《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 孝元 傅昭仪 ……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 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於财利。”

(3).谓充任下属。《晋书·司马休之传》:“ 裕 得书叹息,以示诸佐曰:‘事人当应如此!’”

(4).嫁人。 明 瞿佑 《归田诗话·沉园感旧》:“ 刘克庄 《续诗话》,谓翁( 陆游 )初婚某氏,伉儷相得,而失意於舅姑,竟出之,某氏改事人。”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荳蔻》:“ 杜牧之 诗:‘婷婷嫋嫋十三餘,荳蔻梢头二月初’……本咏娼女,言其美而且少,未经事人,如荳蔻花之未开耳。”

肺腑

肺脏。内心深处;心腹

这一席话的确发自肺腑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三国演义》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子句

(1)

(2) “从句”的旧称(台、港仍沿用至今)。在某些语言(如英语)它是复合句的一个成分,自有其主语和谓语,尤指其功用同名词、形容词或副词者

(3) COBOL语言中一个语句的一部分,用以说明一基本项的结构,分别对独立的或成组的工作区暂存区给予初始值,或者重新定义由其他子句原来定义过的数据

儿曹

泛指晚辈的孩子们

试读

尝试性地阅读

我上次试读的那本书是一部很有意思的著作

一篇

(1).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学士代书》诗:“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金 元好问 《遣兴》诗:“一篇诗遣兴,三醆酒扶头。”

(2).全篇。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语类》卷八四:“此是一篇纲领。”

未竟

没有完成

未竟之业

永慨

亦作“ 永嘅 ”。长叹。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外舅每为人言而为之永嘅。” 明 刘基 《步出夏门行》:“悠哉沛乎,歌以永慨。”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么东西;什么人。《管子·小问》:“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问曰:‘ 夏侯湛 作《羊秉叙》,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志》:“ 卢志 於众坐问 陆士衡 :‘ 陆逊 陆抗 是君何物?’”

(2).什么,哪一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晋书·王衍传》:“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死公!云等道” 唐 李贤 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檜 大怒曰:‘我杀 赵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

解围

(1) 解除包围或围困

(2) 帮助某人摆脱尴尬的场面

幸亏她替我解了围

伯雅

古酒器名。《太平御览》卷四九七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酒诲》:“ 荆州 牧 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升,仲受六升,季受五升。”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谁与此翁相暖热,赖有平生伯雅。” 金 元好问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为韵赋》之六:“郑重伯雅生,藉汝聊吐气。”参阅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