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念奴娇 姑苏台怀古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周权 |
释义 | 念奴娇 姑苏台怀古原文飞台千尺。直雄跨层云,东南胜绝。 当日倾城人似玉,曾醉台中春色。 锦幄尘飞,玉箫声断,麋鹿来宫阙。 荒凉千古,朱阑犹自明月。 送目独倚西风,问兴亡往事,飞鸿天末。 且对一尊浮大白,分甚为吴为越。 物换星移,叹朱门、多少繁华消歇。 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诗词问答问:念奴娇 姑苏台怀古的作者是谁?答:周权 参考注释千尺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雄跨(1).犹高踞。 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 钱仲联 集释:“《一切经音义》引《字林》:‘跨,踞也。’” (2).指高踞者。 元 王恽 《华不注歌》:“寃血凝碧老不渝,化成直笔插天外。堂堂使表《春秋》诛,乾坤乃有此雄跨。” (3).大幅度跨越。 元 吴师道 《游西山玉泉》诗:“截流累石作平地,修梁雄跨相纬经。” 层云一种云形,其特点是水平伸展范围较大并且比层积云或卷层云的高度较低 东南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胜绝绝妙。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崔商》:“江滨有溪洞,林木胜絶, 商 因杖策徐步,穷幽深入。”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尾溪研不畏尘垢》:“然研如常研,无甚佳者,但用之至灰埃垢积,经月不涤而磨墨如新,此为胜絶耳。”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 正大 庚寅正月,为善士 左崇 等作醮于钧臺,法事胜絶,举坛欣幸,以为未始遇也。” 当日就在本日、同一天 你可以当日来回 倾城(1) 全城;满城 倾城出动,围捕凶犯 (2) 形容女子艳丽,貌压全城 名花倾城,君王带笑 (3) 倾覆国家 台中犹禁中。《后汉书·锺离意传》“给帷被皁袍” 李贤 注引 汉 蔡质 《汉官典仪》:“尚书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锦被。” 春色(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锦幄(1).锦制的帷幄。亦泛指华美的帐幕。 唐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嵐溼金铺外,溪鸣锦幄傍。” 宋 周邦彦 《少年游·感旧》词:“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清 黄景仁 《感旧杂诗》:“明灯锦幄珊珊骨,细马春山剪剪眸。” (2).喻繁花。 宋 杨万里 《万花川谷海棠盛开进退格》诗:“天开锦幄三千丈,日透红粧一万重。” 玉箫(1).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晋书·吕纂载记》:“ 即序胡 安据 盗发 张骏 墓,见 骏 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三:“玉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 宋 齐愈 《八宝妆》词:“惆悵夜久星繁,碧云望断,玉簫声在何处?”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又咏梅》词:“玉簫吹梦,金釵划影,悔不同擕。” (2).人名。传说 唐 韦皋 未仕时,寓 江夏 姜使君 门馆,与侍婢 玉箫 有情,约为夫妇。 韦 归省,愆期不至, 箫 绝食而卒。后 玉箫 转世,终为 韦 侍妾。事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后多借指姬妾。 宋 史达祖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身是客,愁为乡。算 玉簫 犹逢 韦郎 。” 清 秋瑾 《翠楼怨·题王泽寰亡姬吴氏遗像》词:“但恐 玉簫 难再,愁煞 韦皋 。” 麋鹿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宫阙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小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荒凉荒芜冷落。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一个荒凉的村庄 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朱阑同“ 朱栏 ”。《宋史·舆服志一》:“四面拱斗,外施方镜,九柱围以朱阑,中设御坐。” 明 高启 《鹿》诗:“云山别却啣芝侣,来向朱阑花下行。” 清 厉鹗 《湖楼题壁》诗:“朱阑今已朽,何况倚阑人。” 自明不需证明,不言而喻 送目(1).投以目光,注视。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之五:“送目乱前华,驰心迷旧婉。”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书郎表》:“未有伎惭美舆,蒙送目之赏。” 胡之骥 注:“《説苑》曰: 晋平公 为驰逐之车,立於殿下,羣臣得观焉。”《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关羽 ﹞提刀拍马便出,要斩 曹操 , 玄德 见了,慌忙摇手送目。” (2).远眺;远望。 宋 张炎 《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词:“人多送目天际,识渡舟帆小,时见潮回。” 宋 王安石 《桂枝香》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孤馆披襟坐,危栏送目凭。”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兴亡兴盛与衰亡 往事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鸿天高天。有时借指仙界。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三:“停鸞讌瑶水,归路上鸿天。” 清 蒲松龄 《代韩公募修郑公书院疏》:“彼夫白足之徒,黄冠之侣,庄严奈苑,则縹碧成宫,瞻瞩鸿天,则金银为闕。” 清 沉皞日 《大圣乐·寄郭匡山》词:“想碧水鸿天,诗成清絶。” 一尊(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大白(1) 彻底显露、完全清楚 真相大白 (2) 用来粉刷墙壁的白色垩土 甚为非常;十分 甚为高兴 物换星移景物变更,群星移易。借喻岁月消逝,世事变异 朱门(1) 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 (2) 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多少(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繁华(1) 繁荣热闹 繁华大街 (2) 指容貌美丽或地位显贵 消歇消失;止歇。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容华坐消歇,端为谁苦辛?” 唐 孟郊 《读<张碧集>》诗:“ 天宝 太白 殁,六义已消歇。” 宋 文同 《露香亭》诗:“宿露濛晓花,婀娜清香发。随风入怀袖,累日不消歇。”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晋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 渔舟渔船 夕阳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烟水亦作“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空阔广阔而没有阻碍视线的东西 平野空阔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