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陈仲仁止止堂
朝代 宋代
作者 洪迈
释义

陈仲仁止止堂原文

以我有限景,逐彼无涯知。
失足践畏途,投身试危机。
舟车日奔覆,定无丘与夷。
万古践此辙,嗟我与谁归。
仲仁古静者,怀璧照褐衣。
名途尝一戏,回首羞前非。
心如得坎水,不受狂风吹。
功名忧不免,当复定何之。
请观本无作,今复止者谁。
筑堂市门侧,著书园不窥。
蓬藋深一丈,图书周四围。
时有好事人,载酒问所疑。
攫金奋敏手,倚市夸妍姿。
回光时自照,何者非吾师。

诗词问答

问:陈仲仁止止堂的作者是谁?答:洪迈
问:陈仲仁止止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迈的名句有哪些?答:洪迈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有限

(1) 对范围、数量或时间长短有限制的

(2) 数量不多;程度不高

为数有限

诸侯之地有限。——宋· 苏洵《六国论》

无涯

无尽;无限

灾祸无涯

失足

(1) 比喻犯严重错误或堕落

一失足成千古恨

(2) 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失足落水

畏途

险恶可怕的路径,比喻做起来很危险和艰难的事

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他将此视为畏途

投身

(1) 把全部的热情献给

他以极大的精力投身到绘画之中

(2) 指参加进去,献身出力

投身大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他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潮流中

危机

(1)

(2) 指产生危险的祸根

(3) 指严重困难的关头

舟车

(1) 交通船只和车辆

舟车之利

(2) 长途旅行或旅途

舟车劳顿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静者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怀璧

《左传·桓公十年》:“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唐 李华 《咏史诗》之四:“得罪因怀璧,防身輒控弦。” 清 姚鼐 《钱舜举<萧翼赚兰亭图>》诗:“语卿且勿諫,怀璧不可居。”

褐衣

(1).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邯郸 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穅不厌。”《后汉书·王望传》:“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稟﹞粮,为作褐衣。” 李贤 注:“ 许慎 注《淮南子》曰:‘ 楚 人谓袍为短褐。’” 唐 白居易 《东墟晚歇》诗:“褐衣半故白髮新,人逢知我是何人?”

(2).借指贫贱者。 汉 孔融 《荐祢衡表》:“乞令 衡 以褐衣召见,必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狂风

(1) 气象术语中指速度为每小时88到108公里的风

(2) 猛烈的风。比喻破坏性的力量或影响

战争的狂风摧毁了他的家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不免

免不了;难免

这段公路太窄,往来车辆有时不免拥塞

无作

(1).犹不使,不让。《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孔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2).不自作,不卖弄。《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孔 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

(3).不发生,不兴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4).犹言无为而治。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5).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央掘魔罗经》卷二:“如来性是无作。”《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

市门

(1).市场的门。古代市场出入有门,按时启闭。《韩非子·内储说上》:“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门之外何多牛屎?’”《魏书·食货志》:“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於市门。” 宋 欧阳修 《夷陵县至喜堂记》:“ 朱公 治是州……辟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市门一駔侩,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

(2). * 的代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虽市门之游,豪客不废;然女閭之遗,正人耻之,不得不谓之邪色。”参见“ 倚市门 ”。

(3).星名。《星经》卷下:“市楼六星在市门中。”

著书

撰写著作。

蓬藋

(1).蓬草和藋草。泛指草丛;草莽。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披东郊之寥廓,入蓬藋之荒茫。”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伊余採樵者,蓬藋方索寞。”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思欲逃蓬藋,栖彼林谷幽。”

(2).指代草舍,贫者所居。 宋 陆游 《老马》诗:“马固忘华厩,士亦安蓬藋。”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农者﹞饭麄糲,居蓬藋。”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我困蓬藋,党祸未了。”

深一

犹专一。谓深刻了解某一事物的详情。《韩非子·八经》:“深一以警众心,泄异以易其虑。” 陈奇猷 集释:“深一,即《内储説上》所谓‘深知一物,众形皆变’之术也。此谓人君深知一事之详情,则可警众人之心也。”

图书

(1) 泛指书籍

图书目录

(2) 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3) 指图章或图章的印记

刻两方图书。——《儒林外史》

(4) 指河图洛书

(5) 图册

四围

四周;周围

在房子四围遍植花草

事人

(1).事奉人;服侍人。《论语·先进》:“ 季路 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礼记·礼运》:“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事人则失位。” 汉 班固 《 * 通·嫁娶》:“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

(2).奉承人;讨好人。《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 孝元 傅昭仪 ……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 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於财利。”

(3).谓充任下属。《晋书·司马休之传》:“ 裕 得书叹息,以示诸佐曰:‘事人当应如此!’”

(4).嫁人。 明 瞿佑 《归田诗话·沉园感旧》:“ 刘克庄 《续诗话》,谓翁( 陆游 )初婚某氏,伉儷相得,而失意於舅姑,竟出之,某氏改事人。”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荳蔻》:“ 杜牧之 诗:‘婷婷嫋嫋十三餘,荳蔻梢头二月初’……本咏娼女,言其美而且少,未经事人,如荳蔻花之未开耳。”

攫金

《列子·说符》:“昔 齐 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后因以“攫金”谓盗劫财物。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卒使民知反朴之风,俗靡攫金之过。”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邑宰妾》:“宰以间潜逸。众怀金既饜,山视失宰,惧欲走。妾择弱者一人力持之,大呼:‘攫金贼在!’” 梁启超 《新罗马传奇·会议》:“高强攫金手段,清白人惯会算糊涂帐。”

敏手

(1).犹快手。谓动作快速敏捷。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 宋 曾巩 《祭黄君文》:“人皆敏手,捷取能併,君独於求,以死终病。”

(2).犹能手。指能干的人。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一:“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止议事官入朝》:“侍郎 于公 巡抚 河南 、 山西 ,妙年敏手,下视无人。”

妍姿

美好的姿容。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其妍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艷。” 明 吴承恩 《陌上佳人赋》:“吾闻在昔 西子 妍姿擅称,使生于今,与斯人未知伯仲。”

回光

(1).回旋晃动的光。 南朝 梁元帝 《古意咏烛诗》:“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迴光持向空。”

(2).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 许地山 《黄昏后》:“直等到西方底回光消灭了,他才立起来,一手挟着乐器,一手牵着女儿,从园里慢慢地走出来。”泛指物体反射出的亮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眼前乱投书籍报章的散影,及小镜的回光。”

(3).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英烈传》第四回:“长老也出了天门,与伽蓝拱手而别,便迴光到自己身上。”

何者

(1).为什么。用于设问。《公羊传·桓公二年》:“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 楚王 之妻媦,无时焉可也。” 何休 注:“何者,将设事类之辞。”《史记·儒林列传》:“ 黄生 曰:‘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新唐书·突厥传上》:“ 班固 谓‘其来慕义,则接之以礼让。’何者?礼让以交君子,非所以接禽兽夷狄也。”

(2).哪一个。用于疑问。《后汉书·鲜卑传》:“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 唐 顾况 《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宋 曹豳 《西河》词:“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3).哪一个。用于陈述。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7: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