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
朝代 宋代
作者 苏辙
释义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原文

白发三朝旧,青山一布衾。
封章留帝所,德泽在人心。
未起讴吟切,来归顾托深。
杨公不久住,天意定难忱。
决策传贤际,危言变法初。
纷纷看往事,一一验遗书。
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
西州不忍过,行哭便回车。
区区非为己,恳恳欲忘生。
力尽心终在,身亡势亦成。
遗民抛剑戟,故老半公卿。
魏丙生前友,俱传汉相名。
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疏。
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余。
流离见更化,邂逅捧除书。
赵孟终知厥,他人恐骂予。

诗词问答

问:司马温公挽词四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司马温公挽词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三朝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选·班固<东京赋>》:“春王三朝,会同 汉 京。” 李善 注:“三朝,岁首朔日也。”《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 颜师古 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 宋 杨万里 《诚斋荆溪集序》:“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

(2).谓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峡》诗:“三朝上 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鬢成丝。”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説那小公子 灵光 ,纔三朝便能言语。”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

(1).外朝、内朝、燕朝。《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汉 郑玄 注:“ 周 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内朝、燕朝。外朝在王宫库门外,有非常之事以询万民於宫中。内朝在路门外,燕朝在路门内,盖内朝以见羣臣,或谓之路朝,燕朝以听政,犹今之奏事,或谓之燕寝。”

(2).指前后三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 僧繇 浪得名。”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一布

犹言满布,一片。 宋 岳飞 《奏临颖捷状》:“马军一布向前,入阵与敌战鬭,敌众败走,追赶十五餘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白马将军手下,五百来人衣铁。一布地平原尽摆列。”

封章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帝所

天帝或天子居住的地方。《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 南朝 梁 沉约 《三朝雅乐歌·寅雅》:“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新唐书·裴矩传》:“蛮夷嗟咨,谓中国为‘仙宸帝所’。” 宋 苏辙 《司马公挽词》:“封章留帝所,德泽在人心。”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彷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德泽

恩泽,恩惠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来归

(1) 归顺;归附

(2) 古代称女子出嫁(从夫家方面说)

(3) 归来,回来

顾托

见“ 顾託 ”。

不久

(1)

很快,不需太多时间

水库不久就能完工

(2)

指相隔不长的时间

插完秧不久就下了一场雨

(3)

离现在或过去某个时候不远的将来

好在桂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久就要出来的,你放心好了

意定

猜定。《红楼梦》第十二回:“只见黑魆魆的来了一个人, 贾瑞 便意定是 凤姐 。”

决策

定出计策、办法

传贤

谓将帝王之位传给贤能的人。古史传说 夏禹 以前帝王都是举贤以自代。儒家以传贤与传子为统治者传移王位的两种方式。《孟子·万章上》:“人有言至於 禹 而德衰,不传於贤而传於子。”《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 ﹞又引 韩氏 《易传》言:‘ 五帝 官天下, 三王 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危言

(1) 正直的话

邦有道,危言危行。——《论语·宪问》

(2) 故意说吓人的话

危言耸听

变法

指历史上对国家法令做重大改革

变法者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遗书

(1) 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2) 死者临死前留下的书信

生前没有留下遗书

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清贫

生活清寒贫苦

家道清贫

自如

(1) 没有障碍地;不受约束地

(2) 活动或操作灵活自然

西州

(1).古城名。 东晋 置,为 扬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晋 谢安 死后, 羊昙 醉至 西州 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 西州 城外花千树,尽是 羊曇 醉后春。” 宋 苏轼 《日日出东门》诗:“何事 羊公子 ,不肯过 西州 。” 宋 张炎 《甘州·辛卯岁沉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 江 表,老泪洒 西州 。”参见“ 西州路 ”。

(2).指 陕西 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胜於 韩原 而霸西州, 晋文公 一胜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 张凉州 一时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3).指 巴 蜀 地区。《后汉书·廉范传》:“ 范 父遭丧乱,客死於 蜀汉 , 范 遂流寓西州。”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歷于西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则 陈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於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明 孙蕡 《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 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贞观 十四年(公元640年)灭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辖境相当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行哭

放声哭;且行且哭。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齐 陨 晏平 ,行哭致礼。”《南史·张融传》:“吾生平之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 唐 马戴 《河梁别》诗:“河梁送别者,行哭半非亲。” 清 孙枝蔚 《挽范眉生客死燕中》诗:“輓歌但使皆名士,行哭何须是妇人。”

回车

回转其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邑号 朝歌 , 墨子 回车。”《后汉书·锺离意传》:“ 曾参 回车於 胜母 之閭。”《三国志·魏志·陈矫传》:“‘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

掉转车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道尽涂殫,迴车而还。”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质书》:“ 墨翟 不好伎,何为过 朝歌 而迴车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五:“青鸟衔来双鲤鱼,自缄红泪请迴车。”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为

(1).干不顾法纪或礼法的坏事。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2).指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坏事、坏行为。《水浒传》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尔宜躬先奉法以统一乡之众,以尽轨于法,稍有非为,惟尔总是问。”

(3).不顾法纪或礼法。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我痴心想望贞洁,你做事忒杀非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人颇知礼法,极守本分的,怎敢干此非为之事。”

恳恳

(1).诚挚殷切貌。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愷。”《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省昌 虑郡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新唐书·赵憬传》:“ 憬 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 明 归有光 《祭外舅魏光禄文》:“公慰藉恳恳,未尝不以远大为期。”

(2).急切貌。《后汉书·王畅传》:“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姦,未若礼贤。”

力尽

力气用尽。《左传·昭公十一年》:“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不可没振。”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主人频问遣妖术,力尽计穷音响悽。” 鲁迅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三)》:“ 语堂 是除办事教书之外,还要防暗算,我看他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弄得力尽神疲,真是冤枉之至。”

身亡

丧失生命

他 * 身亡

遗民

(1) 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2) 泛指大动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剑戟

泛指武器。《国语·齐语五》:“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唐 韩愈 《南山诗》:“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兵者凶器,食惟民天。出剑戟而铸矣,为稼穡之用焉。”

故老

(1).元老;旧臣。《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郑玄 笺:“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问诸故老。” 唐 韩愈 《永贞行》:“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2).年高而见识多的人。 晋 陶潜 《咏二疏》:“促席延故老,挥觴道平素。”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事实始末,虽不能详;而故老所传,犹得见其为人之大略。” 袁鹰 《悲欢·飞》:“ 淮安 故老相传:从幼年时代起,他就爱倚在城中心 镇淮楼 的石栏杆上……伫目纵望遥天。”

(3).前朝遗老。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 世宗 初伐 淮 。” 明 宋濂 《元故曾府君石表辞》:“当 宋 初改物,遗黎故老,犹有存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比之自讳失节,反託於遗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语矣。”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魏丙

汉 相 魏相 和 丙吉 的并称。 宋 苏辙 《司马温公挽词》之三:“ 魏 丙 生前友,俱传 汉 相名。”

生前

指死者活着的时候

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狷浅

(1).急躁浮浅。 宋 苏辙 《司马温公挽词》之四:“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疎。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餘。”

(2).气量狭窄。 宋 苏辙 《历代论四·王导》:“ 元帝 之世…… 刘隗 、 刁协 刚介狷浅,见信於帝,专以法绳公卿。”

射策

(1). 汉 * 试取士方法之一。《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射策甲科为郎。” 颜师古 注:“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於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詔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南史·儒林传序》:“及 汉武帝 时,开设学校,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射策设科,劝以官禄,传业者故益众矣。” 宋 苏轼 《策略第一》:“自 汉 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为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滥於辞章,不适於用。”

(2).泛指应试。 唐 皮日休 《三羞》诗序:“丙戌岁, 日休 射策不上,东退於 肥陵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射策 长安城 ,驄马黄金络。”

粗疏

疏略;不精细。《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老儿禀性躁暴,举止粗疏,全不采人。” 清 洪昇 《长生殿·复召》:“悔杀咱一剗儿粗疏,不解他十分的娇殢。”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语意之间好像笑着他们的粗疏。”

言地

言官的职位。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 建翁 既为上下信服,同时有作邑者,内不善为正字,其人适在言地,诬奏罢之。”

弃余

(1).抛弃多馀之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岁用 枣祗 、 韩浩 等议,始兴屯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自遭荒乱,率乏粮穀。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飢则寇略,饱则弃餘。”

(2).所抛弃的多馀之物。 唐 韩愈 《卫府君墓志铭》:“嗟惟君,篤所信,要无有,弊精神,以弃餘,贾於人。”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一》:“而 秦檜 权忮,劫胁一世而出其上,及其取於弃餘琐屑之间以为国命者,是何其无耻之至是也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叶水心论<三国志>》:“﹝ 叶 ﹞又云:近世有谓《三国志》当更修定者,盖见注所载尚有诸书;不知注之所载,皆 寿 弃餘。”

流离

(1) 因饥荒战祸而居无定所,到处逃难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后汉书·和殇帝纪》

流离失散

(2) 另有“淋漓”之义

更化

改制;改革。《汉书·礼乐志》:“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俞竹心》:“ 娄 深信其説,弃职别进,适值壬午更化,俯就省掾,陞除 益都 府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董仲舒 主张更化,就是要求以仁德代替严刑,也就是要求以儒家学说代替法家学说。”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除书

(1).拜官授职的文书。 唐 韦应物 《始治尚书郎别善福精舍》诗:“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宋 陆游 《十一月十八日蒙恩再领冲佑邻里来贺谢以长句》诗:“緑章封事彻虚皇,黄纸除书降野堂。” 清 赵翼 《擢授贵西兵备道》诗:“天上除书恩主眷,风前残烛老亲年。”

(2).选任官员的花名册。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其以举授之由,各载除书之内。得贤则有进考增秩褒升之赏,失实则有夺俸赎金黜免之罚。”

赵孟

指 春秋 时 晋 臣 赵盾 及其后代 赵武 、 赵鞅 、 赵无恤 。 赵氏 世代执掌 晋国 朝政,贵显无比。《孟子·告子上》:“ 赵孟 之所贵, 赵孟 能贱之。” 杨伯峻 注:“ 晋国 正卿 赵盾 字 孟 ,因而其子孙都称 赵孟 。 孙奕 《示儿篇》云:‘ 晋 有三 赵孟 : 赵朔 之子曰 武 ,謚 文子 ,称 赵孟 ; 赵武 之子曰 成 , 赵成 之子曰 鞅 ,又名 封父 ,謚 简子 ,亦称 赵孟 ; 赵鞅 之子曰 无恤 ,謚 襄子 ,亦称 赵孟 。’” 明 方孝孺 《寿善堂记》:“虽有 陶 猗 之富, 赵孟 之贵,不能延其年於须臾。”

他人

别人

不许他人干涉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8: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