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故邕管安抚李思永挽章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曹彦约 |
释义 | 故邕管安抚李思永挽章三首原文义利明千古,躬行勇不疑。涧瀍穷正脉,张陆是吾师。 仕与儒先会,官从党论卑。 所施才一障,声闻彻华夷。 诗词问答问:故邕管安抚李思永挽章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曹彦约 参考注释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躬行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涧瀍二水名。均流经今 洛阳市 境注入 洛水 。《书·洛诰》:“我乃卜 涧水 东、 瀍水 西,惟 洛 食。” 孔 传:“又卜 涧瀍 之间,南近 洛 ,吉。”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周公 迁邑,乃卜 涧瀍 ,终惟 洛 食。” 唐 沉佺期 《伤王学士》诗:“忆汝曾旅食,屡空 涧瀍 湄。”后以代指 洛阳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赠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露菊斑 丰 镐 ,秋蔬影 涧 瀍 。” 宋 陆游 《长歌行》:“巍巍天王都,九鼎奠 涧 瀍 。” 清 赵翼 《哭汪文端师》诗:“文苑芟榛莽,书城筑 涧 瀍 。” 正脉犹正统,正宗。 宋 戴复古 《题郑宁夫玉轩诗卷》诗:“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宋史·儒林传四·蔡元定》:“父 发 ,博览羣书,号 牧堂老人 ,以 程氏 《语録》、 邵氏 《经世》、 张氏 《正蒙》授 元定 ,曰:‘此 孔 孟 正脉也。’” 金 元好问 《答潞人李唐佐赠诗》诗:“文章有圣处,正脉要人传。”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恐未可遽以在邦必闻,而遂居之不疑,而遂以人儘异学,通非 孔 孟 之正脉笑之也。”参见“ 正统 ”。 儒先(1).儒生。《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俗,见 汉 使非中贵人,其儒先,以为欲説,折其辩。” 裴骃 集解:“先,先生也。《汉书》作‘儒生’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西菴禪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章炳麟 《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马耆者,译为东方圣哲,盖犹 印度 六师之流,非 汉 土儒先也。” (2).犹先儒。 明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於儒先之教者熟也。”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渍於圣贤之精微,阐明於儒先之疏证。” 党论(1).正直之论。党,通“ 讜 ”。 宋 曾巩 《节相制》:“嘉谋党论,简在朕心;广誉善声,洽于舆论。” 清 吴祖修 《书牧斋诗后》诗:“当年党论推尊宿,近日骚坛尚典型。” (2).朋党之间的争论。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自 韩侂胄 用,党论起,士大夫或去或逐。”《宣和遗事》后集:“奈何 斡离不 退师之后,庙堂方争立党论,略无远谋。” 清 顾炎武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党论正纷挐,中朝并嚚讼。” 严复 《主客平议》:“于是党论朋兴,世俗之人从而类分之:若者为旧,若者为新。” 声闻(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华夷(1).指 汉 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 中国 和外国。《晋书·元帝纪》:“天地之际既美,华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严公厅宴咏蜀道画图》:“华夷山不断, 吴 蜀 水相通。”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生日礼物口宣》:“卿勋在庙社,名闻华夷。”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又译字之人,必 华 夷两通而后能之。” (2). 宋 元 时指国家的疆域。 元 关汉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国,亡 宋 家旧华夷。” 王季思 注:“ 宋 元 时称国家的疆域为华夷,因为它包括了少数民族地区。”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则俺那仁慈的明圣主,掌一统锦华夷,可则是平安了十万里。”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再整旧华夷,重覩江山丽。”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