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减字木兰花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沈瀛 |
释义 | 减字木兰花原文荷公临止。宾客惯看儿亦喜。 歌雅歌风。 通鉴通书又史通。 欲相酹酒。 瓦缶田家羞出寿。 甚欲舟何。 愧没瑶觞玉斝多。 诗词问答问:减字木兰花的作者是谁?答:沈瀛 参考注释临止犹莅止。《元史·礼乐志三》:“上帝临止,享于克诚。” 宾客(1) (2) 客人的总称 宾客盈门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门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雅歌(1).伴以雅乐歌唱的诗歌。《汉书·艺文志》:“《雅歌诗》四篇。” 王先谦 补注:“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騶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此四篇岂即四曲歟?”《通志·乐一》有 南朝 梁武帝 《雅歌》十二曲,即《俊雅》、《皇雅》等,郊庙朝廷用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创定雅歌,以咏祖宗。”《隋书·音乐志下》:“时散骑侍郎 邓静 善咏雅歌,乐师 尹胡 能习宗祀之曲。” (2).风雅的歌吟。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临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宋 赵鼎臣 《念奴娇·送王长卿赴河间司录》词:“万柳亭边,雅歌堂上,醉倒春风里。”《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好看緑阴清昼里,于今无復雅歌声。” 通鉴共通的鉴定。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史臣美 澹 而讥 邵 者,岂所谓通鉴乎?” 通书历书 酹酒以酒浇地,表示祭奠。古代宴会往往行此仪式。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正月孟春》:“元日至月晦为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酹酒之制,应昉自古祼礼。《周礼·大行人》:享上公再祼而酢,侯伯壹祼而酢,子男壹祼不酢。古凡享大宾,皆先摄瓚,酌鬱鬯之酒,灌地而后送爵,故今饮席效之。” 瓦缶(1).小口大腹的瓦器。《易·坎》“用缶” 三国 魏 王弼 注:“处坎以斯,虽復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纳此至约,自进於牖,乃可羞之於王公,荐之於宗庙,故终无咎也。”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诗:“浊酒盈瓦缶,烂穀堆荆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儿辈﹞辞 镜湖 之深,而居瓦缶之浅。” (2).古代陶土制的打击乐器。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忧从中来不自遣,强叩瓦缶何譊譊。” 清 杜岕 《雪兴》诗:“素甆看静夜,瓦缶发悲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诗﹞有声无韵,是瓦缶也。” 田家(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瑶觞玉杯。多借指美酒。 唐 王勃 《宴山亭序》:“银烛摛花,瑶觴抒兴。”《群音类选·百顺记·父子荣归》:“玉趾步金莲,捧瑶觴遶膝争先。” 玉斝亦作“ 玉斚 ”。1.玉制的酒器。《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分雁鶩之稻粱,霑玉斝之餘沥。” 李善 注引《说文》:“斝,玉爵也。”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福穰穰於絳闕,芳霏霏於玉斝。” 钱谦益 注:“ 舜 祠宗庙以玉斝也。”《宋史·礼志一》:“太庙初献,依 开宝 例,以玉斝、玉瓚,亚献以金斝,终献以瓢斝。” (2).酒杯的美称。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金卮浮水翠,玉斝挹泉珠。”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 花草丽,玉斚屡举倾金罍。”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那其间锦阵花丛,玉斝金钟,对对双双。” 清 方文 《正月十九日龚孝升都宪社集观灯》诗:“酒斟玉斚葡萄色,烛晃银屏翡翠文。” (3).指酒。 元 张养浩 《喜春来》曲:“兴来时斟玉斝,看天上碧桃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身在瑶臺,笑斟玉斝,人生几见此佳景。”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