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五更转·其二·南宗赞五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敦煌曲子 |
释义 | 五更转·其二·南宗赞五首原文一更长。 二更长。 有为功德尽无常。 世间造作应不久。 无为法会体皆亡。 入圣位。 坐金刚。 诸佛国。 遍十方。 但知十方原贯一。 决定得入于佛行。 诗词问答问:五更转·其二·南宗赞五首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注释1.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参考注释二更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又称二鼓。《南史·儒林传·沉洙》:“ 梁 代旧律,测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独坐悲双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虽是忧愁,读书还不歇。那日读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杨嫂》:“二更的锣声响了,我和三哥便把母亲抄给我们读的一本《白香词谱》阖了起来。” 有为做出成绩 奋发有为 大有为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功德(1)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无常(1) 佛语。生灭变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无”。)——《汉书·李广苏建传》 反复无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将死时勾魂的鬼 (3) 婉辞,指人死 一旦无常 世间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造作(1) 做作 矫揉造作 (2) 制造;捏造 造作谣言 不久(1) 很快,不需太多时间 水库不久就能完工 (2) 指相隔不长的时间 插完秧不久就下了一场雨 (3) 离现在或过去某个时候不远的将来 好在桂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久就要出来的,你放心好了 无为法佛教语。同“ 有为法 ”相对。指离生灭因缘造作、永恒不变的法性真理。《四十二章经》:“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宋 朱熹 《久雨斋居诵经》诗:“门掩竹林出,禽鸣春雨餘。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 入圣谓达到高超玄妙的境界。 唐 齐己 《读<阴符经>》诗:“清虚可保昇云易,嗜慾终知入圣难。” 宋 王安石 《寄王逢原》诗:“晤言相与入圣处,一取万古光芒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人之画,细入毫髮,飞走之态,罔不穷极,故能通灵入圣,役使鬼神。” 金刚(1) 钻石的略称 (2) 美国三十年代拍摄一部怪兽电影,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叫金刚 (3) 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 (4) 〈方〉∶某些昆虫(如苍蝇)的蛹 (5) 佛教指佛的侍从力士,手执金刚杵(古印度兵器) 佛国(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维摩经略疏》卷一:“言佛国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国。” 宋 陆游 《掩户》诗:“ 泰山 蚁垤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一:“佛国三秋别,云臺五色连。” 清 方文 《麻城访稿木大师》诗:“普天披髮奈渠何,我党逃名佛国多。” 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贯一统贯于某一个基本观念。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杨伯峻 注:“贯,贯穿,统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然则博闻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致远。” 明 汤显祖 《<蜀大藏经>序》:“象帝摽玄窍之观,似已涉其空实; 素王 开贯一之宗,亦未消其所能。” 决定决定的事项 传达上级的决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