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题刘居士环翠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德洪 |
释义 | 寄题刘居士环翠庵原文平生不识刘居士,想见茅庵枯瘁姿。 百八珠轮红玛瑙,万千峰绕碧琉璃。 笑人经卷钻故纸,彼世金珠似笊篱。 折脚铛中谁共过,小庞真是出家儿。 诗词问答问:寄题刘居士环翠庵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不识(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居士(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想见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茅庵亦作“茆菴”。茅庐;草舍。 唐 胡曾 《自岭下泛鷁到清远峡作》诗:“不为篋中书未献,便来兹地结茅庵。”《水浒传》第一回:“自向 龙虎山 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 明 屠隆 《昙花记·郊行卜佛》:“久居华屋,转羡茆菴。”《红楼梦》第一二○回:“两人携手而行,小廝驱车随后,到了一座茅庵。” 枯瘁(1) 枯槁 容颜枯瘁 (2) 枯槁 枯瘁的花朵 珠轮(1).饰珠之轮。车之美称。 三国 吴 华覈 《车赋》:“鞍罽缉裘,珠轮玉光。” (2).喻圆月。 唐 刘兼 《晚楼寓怀》诗:“月沉江底珠轮浄,云锁峯头玉叶寒。” 玛瑙一种细纹玉石,常杂有蛋白石并有各种色彩,或排列成条状或带状,间有黑斑或呈苔状 万千(1) 形容事物所显现的方面多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尚有万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形容数量多 思绪万千 碧琉璃亦作“ 碧瑠璃 ”。碧绿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绿色的光莹透明之物。 唐 李涉 《题水月台》诗:“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 宋 欧阳修 《浣溪沙》词:“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瑠璃滑浄无尘。”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德宗 时, 吴明国 贡鸞蜂蜜……其色碧,贮白玉碗,表里如碧珫璃。” 田汉 《南归》:“那湖边草场上的草……青得跟绒毡似的。我们又叫它‘碧琉璃’。” 人经(1).谓做人行事的规范。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蠢尔 荆 汉 ,悖乱人经。” 南朝 梁 沉约 《贺齐明帝登祚章》:“凶德早树,行悖人经。” (2).人的经脉。《灵枢经·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钻故纸《景德传灯录·古灵神赞禅师》:“其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覩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其?’”后常用“钻故纸”比喻一味死读古书。 宋 黄庭坚 《题杜槃涧叟冥鸿亭》诗:“古灵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钻故纸。” 宋 杨万里 《题唐德明建一斋》诗:“平生刺头钻故纸,晚知此道无多子。” 金珠指金银珠宝。《北史·西域传·阿钩羌国》:“土出金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劝解公婆争吵》:“奴自有些金珠,解当充粮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其时 高宗 为母 韦贤妃 在虏中,年年费尽金珠求赎。” 笊篱用竹篾、柳条或铁丝等编织的用具,能漏水,用在水、汤里捞东西 折脚铛断脚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雷》:“騞然坠地,变成熨斗、 * 、小折脚鐺焉。”《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茅茨石室,向折脚鐺子里煮饭喫过三十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跡巖丛。” 清 钱谦益 《送瞿稼轩给事南还》诗:“橛头船里新茶灶,折脚鐺边旧佛龕。”亦省作“ 折鐺 ”。 清 黄宗羲 《顾玉书墓志铭》:“憔悴江湖,红米折鐺。” 真是确实;的确 真是松了一口气 出家儿出家人。 前蜀 贯休 《秋居寄王相公》诗之三:“直须穷到底,始是出家儿。” 五代 修睦 《题田道者院》诗:“入门空寂寂,真箇出家儿。”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祗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