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从弟彻东归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张籍 |
释义 | 送从弟彻东归原文缑山领印知公奏,才称同时尽不如。奉使贺成登册礼,陪班看出降恩书。 去回在路秋尘里,受诏辞归晓漏初。 早晚得为朝署拜,闲坊买宅作邻居。 诗词问答问:送从弟彻东归的作者是谁?答:张籍 全唐诗:卷385-22 参考注释缑山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白居易 《吴兴灵鹤赞》:“ 辽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纵有 緱山 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参见“ 緱氏山 ”。 同时(1) 同时代;同一时候 同时发生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2) 并且 任务艰巨,同时时间又很紧迫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奉使奉命出使。《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奉使则 张騫 、 苏武 。” 唐 张鷟 《游仙窟》:“僕从 汧陇 ,奉使 河源 。”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秀水 钱籜石 侍郎,奉使祭告 尧 陵。” 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诗:“早终册礼朝天闕,莫遣虯髭染塞霜。”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宣宗 即位于 太极殿 时,宰臣 李德裕 行册礼。”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册礼不讲》:“ 唐 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看出了解,明白;看出来;觉察;发现;意识到 我们在黑暗里看出一个人影 降恩天恩或神谴的特别天命 我那每夜降恩的女守护神不为恳求所动 诏辞传达君主的辞命。《礼记·少仪》:“赞币自左,詔辞自右。” 郑玄 注:“为君出命也。” 孔颖达 疏:“詔辞,谓为君传辞也。君辞贵重,若传与人时,则由君之右也。”《金史·耨盌温敦思忠传》:“ 思忠 面奏受詔,还军传致詔辞,虽往復数千言,无少误。” 晓漏拂晓时铜壶滴漏之声。《陈书·徐陵传》:“鐺鐺晓漏,的的宵烽,隔 溆浦 而相闻,临高臺而可望。” 唐 杜审言 《秋夜宴郑明府宅》诗:“露白宵鐘彻,风清晓漏闻。” 清 赵执信 《自题》诗之二:“晓漏趋朝梦已乖,日高和酒泥香怀。” 早晚(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练气功 (2) 时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这早晚多半已经到家了 (3) 〈方〉∶泛指将来某个时候 你早晚进城来,到我们这里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朝署朝廷官署。 唐 韩愈 《送灵师》诗:“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 明 方孝孺 《代董学士表》:“髹几玉杖,法古制之多仪;奎画云章,锡佳名以怡老,朝署夸其荣幸,縉绅嘆此遭逢。” 邻居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住在隔壁另外一家的或附近的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