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耒 |
释义 |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原文秦人焚诗书,意欲遂绝灭。六经至今存,何曾损毫发。 兴衰有天理,人力自浅拙。 不忧骊山墓,回首遭发掘。 诗词问答问:冬日放言二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参考注释秦人秦 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 中国 人为“秦人”。直至 汉 晋 ,仍沿用此称。《史记·大宛列传》:“闻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穀,与 秦 人守之。” 颜师古 注:“ 秦 时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孙尚号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 马永卿 引《西域传》言:‘ 秦 人,我匄若马。’註:‘谓中国人为 秦 人。’” 诗书(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意欲见“ 意欲 ”。 (1).亦作“ 意慾 ”。欲望。《淮南子·道应训》:“故人主之意欲见於外,则为人臣之所制。”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书》之一:“今方欲与朋友説,日用之閒,常切点检气习偏处,意欲萌处。”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制民主政体》:“倘非达於共和,国民之意慾难厌,霸者弥缝掩饰之策,决其不能奏效也。”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她想新奇事情一定给她们望见了;一种意欲包围着她的脑袋。” (2).想要。谓心想做某事。《后汉书·彭宠传》:“小奴意欲解之,视户外,见 子密 听其语,遂不敢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我意欲完前日之约,不好自家启齿。”《红楼梦》第一回:“你携了此物,意欲何往?” 绝灭灭绝;消失 濒于绝灭 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颜师古 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 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 秦始皇 焚书。参见“ 六艺 ”。 至今(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何曾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毫发毛发,比喻些许(多用于否定式) 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 毫发不爽 兴衰兴旺和衰败 天理(1) 自然法则;天道,天然的组织结构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2) 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 * 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 (3) 道义 (4) 天性 人力(1) 可动用的劳动力;可动员的人员 人力资源 (2) 人的劳力;人的力量 爱惜人力物力 浅拙(1).浅薄笨拙。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駢 因更广其词,盖欲两全其事,虽才情浅拙,不逮二公,而理或可观,貽诸识者。” 宋 苏辙 《欧阳公所蓄石屏》诗:“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2).谦词。指自己的见识,见解。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敷陈浅拙,应对参差。” 骊山墓指 秦始皇 墓。其址在 骊山 之下,故称。 宋 张耒 《冬日放言》诗之十九:“不忧 驪山 墓,回首遭发掘。”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发掘(1) 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 发掘宝藏 (2) 犹如用挖掘、深入搜寻来显露或采集 发掘事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