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赠大理寺丞陈公挽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颂 |
释义 | 赠大理寺丞陈公挽辞原文隐德称乡闬,清风遗子孙。未荣三釜禄,先逝九原魂。 葬得眠牛地,家开纳驷门。 足令来者慕,信有教忠言。 诗词问答问:赠大理寺丞陈公挽辞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参考注释隐德(1).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谓之“隐德”。《晋书·王湛传》:“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 昶 独异焉。”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 顺宗皇帝 以上圣之姿,早处储副,晨昏进见,必有所陈,二十餘年,未尝懈倦,阴功隐德,利及四海。” 宋 叶适 《朝散鲍公墓志铭》:“ 梁公 铭所谓‘有隐德,东南士人器重之’者, 梁公 , 元祐 名臣也。” 清 戴名世 《先世遗事记》:“余家世孝弟力田,至 南居 府君尤多隐德,乡里称为长者。” (2).立志。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高祖 简 ,徙居于 蔡 ,曾祖 中 ,祖 真 ,皆隐德不仕。”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祖讳 德新 ,父讳 古 ,皆隐德不仕。” 清风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子孙(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三釜见“ 三鬴 ”。 先逝(1).先行。《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王师首路,威风先逝。” 吕延济 注:“逝,往也。” (2).先逝世。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此驩之人,孰先殞越?何寤夫子,果乃先逝!” 九原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眠牛《晋书·周光传》:“ 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后因以“眠牛”喻指风水好或风水好的葬地。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眠牛胜地,兆永继於公侯。” 陈去病 《天贶节为亡妇生日》诗:“眠牛未卜频惆悵,半夜踌躇月正弦。” 开纳(1).广泛采纳。《晋书·张寔传》:“偃聪塞智,开纳羣言。” (2).见“ 开内 ”。 (3).接纳,允许往来通好。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议者多言遽欲开纳西人,则示之弱,彼或崛强。以事情料之,殆不如此。”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应有据以北州郡归命者,即其所得州郡,裂土封建……机会之来,时不可失,各宜勇决,以称朝廷开纳之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朝廷开纳 夏国 ,本欲宽财息民。” 来者(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忠言忠直之话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忠言逆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