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沁园春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迈 |
释义 | 沁园春原文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昔尹公和靖,与龟山老,虽同名节,却异行藏。 尹在当年,深居养道,亲见兵戈兴洛阳。 杨虽出,又何畀於蔡,何救於章。 公今为尹为杨。 这一著须平心较量。 正南洲潢弄,西淮鼎沸,廷绅噤舌,举国如狂。 招鹤亭前,居然高卧,许大乾坤谁主张。 公须起,要擎天一柱,支架明堂。 诗词问答问:沁园春的作者是谁?答:王迈 参考注释人物(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渺然微小,去向不清,难以看见,或指无影无踪 儿渺然不知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踪迹渺然 蕙兰(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花,色黄绿,有香味,庭园栽植,可供观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宋 邹浩 《四柏赋》:“蕙兰馥鬱乎亭槛,锦綺焜煌乎涂泥。” (2).喻芳洁纯美。多指女子。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杏脸桃腮,又当有松筠节操,蕙兰襟怀。”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却喜姬人 顾氏 ,冰雪聪明,蕙兰心性。” 尹公复姓。 春秋 卫 有 尹公佗 见《左传·襄公十四年》。 龟山(1).山名。在 山东省 泗水县 东北。《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唐 孔颖达 疏:“ 鲁 境又同有 龟山 、 蒙山 ,遂包有极东之地。”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 龟山 蔽 鲁国 ,有斧且无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浙江 又北逕 山阴县 西,西门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龟,故亦有 龟山 之称也, 越 起 灵臺 於山上。” (2).山名。在 浙江省 。 (3).山名。在 四川省 。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涪州》:“ 龟山 在 黔江 东岸之山,今州治据一小山,其形如龟。” (4).山名。在 福建省 将乐县 东北。《大明一统志·延平府》:“ 龟山 在 将乐县 北三里,山形如龟, 宋 杨时 归休於此,因号 龟山 。” (5).山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汉阳城 东北, 长江 之滨,与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又称 鲁山 、 大别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盱眙县 。相传 禹 治 淮 ,获水神 无支祁 ,镇之 龟山 之下,即此。参阅《大平寰宇记·临淮县》。 (7).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 同名具有相同的名字或名称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当年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深居幽居,不跟外界接触。《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深居以避辱。” 唐 周贺 《送僧还南岳》诗:“自説深居后,邻州亦不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至 宣德 二年七月,上諭三法司,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清史稿·简亲王喇布传》:“上諭曰:‘ 简亲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无尺寸之功,深居会城,虚糜廪餉。’” 养道指道教的修道炼气炼丹等活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余尝从 惟湛 师访之,因请其药,取药帖,抄二钱匕相语曰:‘此我一月养道食料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我辈穷访半生,今幸遇此,可以安心养道矣。” 见兵现有的士兵。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即日 幽 、 并 、 青 、 冀 ,四州并进,书到, 荆州 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魏书·高祖纪上》:“分京师见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金史·完颜蒲剌都传》:“今见兵不满万,老羸者十七八。” 洛阳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平心(1) 除去成见,用心公平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心平气和地 平心而察之。——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较量通过比赛或打仗等方式分出双方高低上下 较量功夫 鼎沸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 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后汉书·王允传》 噤舌犹结舌。形容言语谨慎。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铨选》:“及其一旦之为是官,噤舌拱手,四顾吏胥,以问其所未尝知之法令。” 举国整个国家 举国欢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高卧(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许大(1).这般大。《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 隋 侯白 《启颜录·侯白》:“ 白 即云:‘背共屋许大,肚共椀许大,口共盏许大。’众人射不得。”《金史·五行志》:“我先笑者,笑许大天下将相无人。”《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怪不得老兄往常在衙门里有许大声名。” (2).这般多;许多。《前汉书平话》卷中:“可惜许大车马,多争天下……陛下百万雄兵,驍将莫知其数,皆总不及於 项羽 。” 明 刘芳节 《<太岳先生文集>评》:“信笔潦草写去,中间有许大议论,尚未得发出。” (3).非常;甚。《西游记》第二十回:“洞门外来了一个雷公嘴毛脸的和尚,手持着一根许大粗的铁棒,要他师父哩!”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主张(1) 提倡;扶持;对某种行动提出见解 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 见解 这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两种主张都有道理 (3) 主宰;作主 擎天一柱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支架(1) 支撑;支起 用几根木头将屋梁支架起来 (2) 抵挡 用生命支架住一切打击 明堂(1)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