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瀛台竹木床歌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瀛台竹木床歌原文

静憩轩中横短床,不雕不斲伊谁造。

竹皮木骨恰相称,讵誇华饰誇质老。

我闻玩物能丧志,漆器进谏明至道。

涓涓之水成江河,其流涤器装七宝。

何如兹床朴且完,安置妥贴不欹倒。

松斋夜静梦周时,梧阶昼永摊书好。

异物不贵凛前训,用铭座右期相保。

诗词问答

问:瀛台竹木床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瀛台竹木床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皓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八

参考注释

静憩

指隐居。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曩日静憩 钟巖 ,余便观止。餐仁饮德,十有餘年。”

伊谁

谁,何人。《诗·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你道是 杨和尚 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 铜臺 是靠着伊谁。”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伊谁 天柱 追嬉遨,有客 钟陵 去飘忽。”

竹皮

指笋壳。即箨。竹初生时的外壳。 唐 李百药 《谒汉高庙》诗:“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唐 白居易 《小台》诗:“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跡上。”

木骨

(1).谓人体之骨相当于五行说中之“木”,故称。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 刘昞 注:“五性者成形之具,五物为母,故气色从之而具。”

(2).五加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五加》﹝释名﹞引 苏颂 曰:“﹝五加,﹞ 蘄州 人呼为木骨。”

相称

相符;相配

华饰

华丽的装饰。《六韬·上贤》:“六曰为雕文刻鏤、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南史·孔灵符传》:“ 灵符 慤实有材干,不存华饰,每所莅官,政绩修理。”《金史·卫绍王纪》:“ 卫王 长身,美髯鬚,天资俭约,不好华饰。”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然儒者崇实,墨家尚质,故《论语》《墨子》,其文辞皆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玩物

(1).供玩弄、玩赏的人或器物。《晏子春秋·外篇上八》:“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鳧雁,食以菽粟。”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石中获小龟》:“五六人乘间於 洛 滨,选拣白石为玩物。” 鲁迅 《徬徨·祝福》:“ 祥林嫂 ,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玩物……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2).观赏景物。 晋 陆云 《高冈》诗:“幽居玩物,顾景自颐。” 宋 王安石 《饭祈泽寺》诗:“玩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 明 何景明 《画马行》:“吁嗟玩物竟何益,遗跡徒使丹青播。”

(3).指沉迷于所好之物。

(4).犹玩世。谓以游戏态度对待事物。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然是人也,与世务常多闕短,而精通流速者,挟己长以玩物矣。”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以若所云,则是至圣删诗,不免玩物,‘五经’传世,其一可废,岂不谬哉!”

丧志

丧失心志。《左传·昭公元年》:“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漆器

一种木制装饰品,涂以油漆并常镶嵌以象牙或金属;统指此类工艺品

进谏

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

忠臣进谏

至道

(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 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

(2).最高的原则、准则。《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3).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庄子·在宥》:“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汉 牟融 《理惑论》:“﹝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无遗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实贵寂寞,佛家岂好言乎!”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司命府丞》:“及见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长跪传至道。”

涓涓

(1) 细小的水流

绢绢源水

(2) 细水缓流的样子

泉涓涓而始流

江河

(1) 长江和黄河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

(2) 大河的泛称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庄子·则阳》

涤器

(1).洗涤器物。《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相如 身自著犊鼻褌,与庸保杂作,涤器於市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买臣 负薪而衣锦, 相如 涤器而被绣。”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词:“作赋 相如 亲涤器,识字 子云 投阁。”

(2).盥器,洗涤的器具。《墨子·非儒下》:“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焉。” 孙诒让 间诂:“涤器,洒濯之器,若槃匜之属。”

七宝

(1).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2).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 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3).泛指多种宝物。《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 李峤 《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宋史·舆服志一》:“ 东都 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4).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为七宝牀。”《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隋唐演义》第八二回:“ 玄宗 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6).指七种特殊的功用。《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7).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 七宝茶 ”、“ 七宝五味粥 ”、“ 七宝羹 ”。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安置

(1) 敬语。请休息。睡前的问候语

吃了晚饭,叫了“安置”,望庙中去了。——《水浒传》

(2) 安排他人在指定的地方或位置上

安置他的妹妹作秘书

妥贴

(1) 十分合适,恰当

安排妥贴

(2) 令人满意地

准备十分妥贴

欹倒

歪倒。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宋 叶适 《北斋》诗之一:“前厅久倾压,后舍岌欹倒。”

松斋

指山林别墅或隐者房舍。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序:“嵐气入野,榛烟出谷。鱼潭竹岸,松斋药畹。”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 明 徐祯卿 《酬边太常于燕山见忆之作》诗:“独在山中宿,松斋清道心。”

梦周

语出《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梦见周公。” 孔子 仰慕 周公 ,至形于梦寐。后以“梦周”为缅怀先贤之词。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 周 ?” 南朝 梁简文帝 《请尚书左丞贺琛奉述制旨毛诗义表》:“故 东鲁 梦 周 ,穷兹删採。”

昼永

白昼漫长。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李元亮诗启》:“ 元亮 亦工诗,如‘人闲知昼永,花落见春深’。” 宋 林逋 《病中谢马彭年见访》诗:“山空门自掩,昼永枕频移。”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逼女更夫》:“昼永人閒谁作侣,消磨白日无过只仗琴书。”

摊书

摊开书本,谓读书。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四:“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异物

(1) 珍奇的东西。特指稀有的美事

(2) 不同之事;其他事物。亦指其他事因

异物误入气管后要立即请医生帮助取出

(3) 指死去的人

化为异物

前训

先君的教诲。《国语·晋语四》:“臣闻之,亲有天,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 韦昭 注:“前训,先君之教。”《后汉书·胡广传》:“国有大政,必议之於前训,諮之於故老,是以虑无失策,举无过事。” 晋 刘琨 《谢录功表》:“臣虽不逮,预闻前训,恭让之节,臣犹庶几。”

铭座

座右铭,刻写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事天治人莫如嗇’,‘絶学无忧’,书此三言,以代铭座。”

相保

(1).互相担保。《逸周书·大匡》:“慎惟怠墯,什伍相保。”

(2).互相救助;共同保卫。《周礼·地官·族师》:“八閭为联,使之相保相受。”《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楚 兵击 刘贾 , 贾 輒坚壁不肯与战,而与 彭越 相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论钦陵 曾对 郭元振 说,所有邻国,都被 唐 降服了, 吐蕃 还能存在,只是靠我兄弟数人小心相保。”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7: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