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登楼歌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王维 |
释义 | 登楼歌原文聊上君兮高楼,飞甍鳞次兮在下。俯十二兮通衢, 诗词问答问:登楼歌的作者是谁?答:王维 参考注释高楼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飞甍(1).指飞檐。 唐 羊士谔 《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诗:“层阁表精庐,飞甍切云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市》:“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高耸着的飞甍跃瓴的城楼。” (2).借指高楼。《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吕向 注:“飞甍舛互,言栋宇相交互也。” 明 夏完淳 《咏怀》:“飞甍十二衢,徘徊明月皎。” 鳞次像鱼鳞那样密密排列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鲍照《咏史》 在下称呼自己的谦词 在下姓许名宣 十二(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时来苟冥会,宛轡憩通衢。” 宋 叶适 《修路疏》:“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牢,未为坦道。” 郁达夫 《过去》:“三面滨海的通衢里,建筑着许多颜色很沉郁的洋房。” 参差(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车马(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龙首(1).龙的头。《仪礼·乡射礼》:“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虵交。” 郑玄 注:“两端为龙首,中央为蛇身相交也。”《淮南子·要略》:“今画龙首,观者不知其何兽也,具其形则不疑矣。”《后汉书·礼仪志下》:“载饰以盖,龙首鱼尾,华布墙,纁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 (2).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首或龙头。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虮肝龙首》:“蟣肝之奉何堪,龙首之攀可望。”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叶道卿 尝带贴职知 秀州 ,时状元 宋公序 ,及同榜 郑天休 ,已修起居注。 道卿 有诗寄二公曰:‘相先一龙首,对立两螭头。’世称为警句。” 宋 文天祥 《为或人赋》:“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 江 东。” (3).投壶术语。箭入壶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称龙首。见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龙首》。 (4).山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北。一名 龙首原 。 萧何 营 未央宫 于此。 汉 张衡 《西京赋》:“疏 龙首 以抗殿,状巍峩以岌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规 龙首 ,抚 未央 。” 李贤 注:“ 龙首 ,山名, 萧何 於其上作 未央宫 。”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拂旦鸡鸣仙衞陈,凭高 龙首 帝城春。” 宜春(1).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阁》诗:“洒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阁 上最宜春。” 后蜀 阎选 《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裳》诗之三:“知儂棹向 吴江 过,托买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蹷 石闕 ,歷 封峦 ,过 鳷鹊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注:“ 宜春 ,宫名,在 渭 南 杜县 东。”《汉书·东方朔传》:“北至 池阳 ,西至 黄山 ;南猎长 杨 ,东游 宜春 。” 颜师古 注:“ 宜春 ,宫也,在 长安 城东南。” 唐 王维 《登楼歌》:“却瞻兮 龙首 ,前眺兮 宜春 。”参见“ 宜 * ”。 (3).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綵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闺》诗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辽史·礼志六》:“立春,妇人进春书,刻青繒为帜,像龙御之,或蟾蜍,书帜曰‘宜春’。”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早春寿魏塘柯素培先生》词:“小楼人倚,梅花天气,正院贴‘宜春’,釵摇燕子。”《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过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贴起‘宜春’。” 郁达夫 《立春日》诗:“闲来剪个‘宜春’字,贴上兰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自高头 宜春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余生也晚,不及见南部之烟花, 宜春 之子弟。”参见“ 宜春院 ”。 王畿(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孙诒让 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 (2).泛指帝京。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 鄴 下之胜,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山河山岭和河流,指国家的疆土 锦锈山河 咸秦(1).指 秦 都城 咸阳 。 唐 人多借指 长安 。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出门可怜惟一身,弊裘瘦马入 咸秦 。” 唐 罗隐 《上霅川裴郎中》诗:“贵提金印出 咸秦 ,瀟洒江城两度春。” (2).指 秦朝 。 唐 胡曾 《青门》诗:“ 汉皇 提剑灭 咸秦 ,亡国诸侯尽是臣。” 舍人(1).官名。《周礼·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宫内人之意,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 秦 汉 有太子舍人,为太子属官; 魏 晋 以后有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隋 唐 又置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置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 明 清 内阁中书科设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此外, 宋 有阁门宣赞舍人, 元 有直省舍人、侍仪舍人, 明 有带刀散骑舍人,则皆为近侍武职。 (2). 战国 及 汉 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战国策·楚策四》:“ 李园 求事 春申君 为舍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藺相如 者, 赵 人也。为 赵 宦者令 繆贤 舍人。”《汉书·王莽传上》:“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 颜师古 注:“舍人,私府吏员也。” (3). 宋 元 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 元 无名氏 《碧桃花》楔子:“小生不是歹人,是隔壁县丞衙里的舍人 张道南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小人姓 贾 名 石 ,是 宣府卫 一个舍人。”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老旦扮卖花娘子,小生扮舍人。” 青宫(1).太子居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 隋 于仲文 《侍宴东宫应令》诗:“青宫列紺幰,紫陌结朱轮。” 唐 白居易 《寄杨六》诗:“青宫官冷静,赤县事繁剧。” 宋 杨万里 《冬至后贺皇太子及平阳郡王》诗:“青宫朱邸环天极,五色祥云覆帝城。”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朕 法兰西 废王 路易十六 是也,少养青宫,长承大宝。” (2).借指太子。 唐 白居易 《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诗:“病身初謁青宫日,衰貌新垂白髮年。”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宁皇登位》:“玉册之命未布,而青宫之席尚虚。” 清 黄景仁 《昭明太子祠》诗:“我思青宫贤,皎皎玉雪姿。” 胡床亦作“ 胡床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 超 等奄至,公犹坐胡牀不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 渊 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唐 杜甫 《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交床》:“今之交牀,本自虏来,始名胡牀, 桓伊 下马据胡牀取笛三弄是也。 隋高祖 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咸令改之,乃改交牀。” 宋 陶穀 《清异录·逍遥座》:“胡牀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清 赵翼 《饭馀》诗:“携得胡牀临水坐,柳荫深处看荷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牀玩月。” 书空(1).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余遂请 齐公 书於纸。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 清 黄遵宪 《续怀人》诗:“只恨书空作 唐 字,独无炼石补天词。” 傅尃 《避地》诗之二:“那意书空成咤怪,转因避地得偷閒。”参见“ 书空咄咄 ”。 (2).雁在空中成列而飞,其行如字,故称。 宋 赵师侠 《菩萨蛮·舂陵迎阳亭》词:“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 执戟秦 汉 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史记·滑稽列传》:“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明 沉采 《千金记·夜宴》:“我如今授你执戟郎官,你权知职事,待后有功,重行陞赏。”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掌故二百年,身先执戟老。” 下位(1).低下的地位;卑贱的地位。《易·乾》:“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左传·襄公九年》:“今我妇人,而与於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 晋 卢谌 《览古》诗:“ 藺 生在下位, 繆 子称其贤。” 明 刘基 《郑士亨东游集序》:“彼二子者好为文,则不取诸时人之所趋,而独慕於居下位之 郑子 何邪?” 清 鲁仕骥 《<四书通义>后序》:“公生当末世,居下位,不得致身人主之侧。” (2).坐次低的席位。 元 杨梓 《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次之,只饮酒,不簪花。” 老夫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墙东《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君公 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 王君公 。’”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寂寥人事屏,还得隐墙东。” 唐 王维 《登楼歌》:“执戟疲於下位,老夫好隐兮墙东。” 宋 黄庭坚 《次韵谢公定王世弼赠答二绝句》之二:“ 王 谢 风流看二妙,病夫直欲卧墙东。”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沧浪何地稳?晞髮问墙东。” 幸有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伯英东汉 书法家 张芝 的字。 南朝 齐 萧子良 《答王僧虔书》:“ 伯英 之笔,穷神尽意。” 唐 钱起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诗:“能翻梵王字,妙尽 伯英 书。”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如 汉 代 张芝 、 唐 代 张旭 等。 晋 卫恒 《四体书势》:“ 弘农 张伯英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常曰‘怱怱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 韦仲将 谓之草圣。”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弘农 张芝 ,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絶伦……人谓为草圣。”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之七:“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清 赵翼 《稚存往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劒娘斗眉嫵。” 腾虬腾空的虬,飞龙。常以喻骏马。 晋 曹毗 《马射赋》:“奔电无以迫其踪,逸羽不能企其足,状如腾虬而登紫霄。”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虚閶闔,逗 蚩尤 ,张猛马,出腾虬。” 长云连绵不断的云。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星沙初下,望重湖远水,长云漠漠。” 回风(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饰琥珀于虹栋。——唐· 李朝威《柳毅传》 雕胡饭用苽米煮成的饭。 唐 李白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明 陈子龙 《送子服之维扬》诗:“玉椀雕胡饭,兰舫芙蓉泽。”参见“ 雕胡 ”。 秋风秋天的风 林薄草木生长茂密之处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何为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偃蹇(1) 高耸 (2) 骄横;傲慢 惧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那些督抚贵人点了点头,他就得意的了不得,从此就故作偃蹇之态去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 困顿;窘迫 叔宝道:“小弟当时偃蹇。——《隋唐演义》 (4) 形容委曲婉转的样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