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元夜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朱淑真 |
释义 | 元夜原文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诗词问答问:元夜的作者是谁?答:朱淑真 参考注释火树银花形容灯火通明、烟火灿烂的节日夜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 苏味道《观灯》 触目(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揭天谓声音高入天际。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玉立纤腰,一片揭天歌吹。” 宋 王清惠 《满江红》词:“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之一:“ 江 城日暮酒船迴,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 鼓吹(1) 宣扬,使众人知道 鼓吹六经 (2) 吹嘘 鼓吹种族优劣论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新欢新的情人或恋人 入手(1) 着手;开始做 西洋画家自描写实物入手。——蔡元培《图画》 解决问题要从调查研究入手 (2) 到手 声名入手 旧事已往的事;从前的事 旧事重提 惊心内心感到震动或吃惊 惊心动魄 梦中(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 * ;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但愿只希望;只愿 但愿我重新变得年轻 成人(1) 达到完全发育(尤其是在身材、体力或智力方面)的人 (2) 成年的人 成人专场 (3) 完美无缺的人 子路问成人。——《论语·宪问》 缱绻(1) 牢结;不离散 缱,缱绻,不相离也。——《说文新附》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诗·大雅》 (2) 情意深厚 少尽缱绻。——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以后对饮对唱, * 缱绻。——《红楼梦》 不妨(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常任长期在任的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朦胧(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朦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朦胧的意识 赏灯谓观赏节日所设的彩灯。《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 柴进 也上 樊楼 ,寻个阁子坐下,取些酒食肴饌,也在楼上赏灯饮酒。” 明 张瀚 《松窗梦语·时序纪》:“元宵赏灯始於 汉 祠 太乙 ,今上元观灯是其遗风。”《醒世姻缘传》第五回:“ 胡旦 别过,来到 苏 家,晚间赏灯筵宴。” 得工夫犹言得空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箇,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覷我么?”一本作“ 得功夫 ”。 未必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明年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会同会合共同 如会同。——《论语·先进》 宗庙会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